南京现代建筑保护凸显中外建筑之神韵

日期:2016-01-21     浏览:0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南京的近现代建筑是中西文化碰撞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建筑走向现代建筑的尝试。同时,它也是包含了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史实的无字书。在南京

  南京的近现代建筑是中西文化碰撞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建筑走向现代建筑的尝试。同时,它也是包含了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史实的“无字书”。在南京,经调查核实并列入历史文化资源库的重要近现代建筑有900余处约1500余栋。

  近现代建筑,珍贵的历史记忆

  一幢建筑,就是一部史书。南京的民国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建筑学家评论说:“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文化兼容并蓄,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比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汇南北,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

  从中山路两侧交错遗存的恢宏庞大的建筑群,再到散落在街巷之中的名人故居,时至今日,南京的大部分民国建筑保存完好,构成了南京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风貌,南京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民国建筑的大本营”。2006年起,我市启动了“民国建筑三年保护行动”,迄今已整修了1912街区(如图)、梅园新村、雍园、复成新村等多个民国建筑片区,颐和路12地块、桃园、慧园里出新改造也将结束,尤其是梅园、复成新村整治出新后,街区青砖、青瓦、青色围墙、青灰路面触目可及,梧桐婆娑,民国风情宛然,成为文物专家和市民都称道的工程。

  立范,让民国历史轴线融入城市规划

  在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规划中,对历代都城格局保护有4个重点,民国历史轴线位居其中,目前,民国中山大道大部分风貌尚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历史文化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决要素,推行“保老城、建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融入了城市立法、规划的各个层面。南京为保护民国建筑,专门制定了《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出台了一部《重要近现代建筑和重要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建立了专家委员会和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据了解,《2009年重要近现代建筑整治实施方案》也已经编制完成,共涉及10幢建筑和4片风貌区的整治,目前已经上报市政府批转。

  “保好用活”,走系统而又创新的保护新路

  从梅园新村的“留住老住户,留住民国风”,到颐和路公馆区12片区“腾笼换鸟”,把南京的近现代建筑找出来、保下来、整修出来并用起来,南京走出了系统而有创造性的保护新路。

  南京对民国建筑实施保护的同时,进一步“用活用好”,将“死宝”变成“活宝”。2004年前后,南京启动了“总统府”风貌区整治。玄武区在“总统府”靠近太平北路一侧的地块拆迁后,只保留了几幢旧的民国建筑,在东南大学帮助设计下,建造了一大批“仿民国建筑”,成功开发了“1912酒吧休闲街区”。“无中生有”的1912街区建设,完善了总统府周边环境景观,丰富了南京历史风貌区整治的内涵。在颐和路12片区改造中,鼓楼区另辟蹊径,把街区住户腾迁后,拆除了违章建筑,对31栋民国建筑临街进行“原汁原味、修旧如旧”修缮,保护修缮的同时,鼓楼区还在拆除建筑的废墟上,仿建了9栋民国建筑。如今,颐和路12街区整治已近尾声,该片区将建成南京一个总部经济聚集地。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建筑的生命

下一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