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陶棺在合江镇魏家祠村密溪沟(M4、M6、)、桥凼村(现四转盘M1)、白米乡碾子旁村崖墓(M1)等墓地均有出土,由于抢救性清理墓葬当时一是没有经验,二是技术达不到,加之陶质易碎等因素,运回时全为碎片。
2014年底国家文物局划拨文物修复专项资金,合江县文物局聘请四川博物院专家一行对馆藏陶棺及部分陶器进行保护修复。由于运回时间较长和人员的更换,几个棺的陶片已混乱,很难辨认原棺碎片,专家们在博物馆狭小的过道上,在上千块碎片中去寻找,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修复完成了一具。这具棺由上百块碎片拼接而成(最小碎片2-3厘米),灰砂陶烧制而成,仿木棺式样。棺口部长190.6厘米、中部长196厘米,底部长190.6厘米。宽上口部52厘米、中部54厘米、底部52厘米。高67厘米(其中折口高4.5厘米),棺身厚5.5厘米,底部四角均有一孔,在距边2-3厘米处,孙径2.5厘米,厚2.5-3厘米。从数据来看,棺身腹部略鼓。棺盖呈弧形,中间高,两侧低、厚3厘米,棺盖长200厘米,中间最高处26厘米。棺盖档头高24厘米,宽53厘米。棺身与棺盖口呈凹凸形,子母扣合,无纹饰。
陶棺修复工作还在继续,将收藏的陶棺逐一修复完善。今天终于修复完整一具,与大家见面,以便让大家参观了解。此次陶棺成功修复填补了合江县乃至泸州地区汉代出土完整(修复)陶棺的空白,对研究汉代时期善葬制度及陶质烧制工艺提供了实物佐证。(张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