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苏州古建网
又一个“518国际博物馆日”来到,苏州市首批免费开放的公共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走过了1年历程。 1年来,仅苏州博物馆就接待了105万人次的参观者——
去年,全省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委宣传部命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纷纷免费开放,5月,在首批公布的免费开放名单上,苏州共有16家榜上有名。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为市民捧出一道道丰盛的公益文化大餐。
105万人次苏博接待量翻了一番
来自市文物局的信息显示,目前市区的14个博物馆中,免费开放的有苏州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苏州评弹博物馆、苏州革命博物馆、苏州佛教博物馆、苏州中医药博物馆等。从去年5月至今,这些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接待量超过了150万人次,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刺绣博物馆等也对特殊人群实行了免费开放,一年来免费接待学生、老人、军人等6万多人次。
在所有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中,苏州博物馆无疑是最大的热点。“2007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就曾经尝试过免费开放,结果一天内涌进来3万多人次参观者。 ”因为新馆建筑备受瞩目,苏州市民、到苏州的外地客都有实地一看的愿望,加之苏博新馆地处拙政园历史文化街区,邻近拙政园、狮子林,常常成为外地游客到苏州必到的参观点之一。“免费开放一年,苏州博物馆接待观众105万人次,日均接待观众3400人次,比实行售票制度时人数增长了2倍多。单日观众量最多达9823人次。观众中,外地观众占70%,其中境外观众约占15%,本地观众占30%左右。”从博物馆拉出的这份接待清单可以发现,伴随着免费大门的敞开,20元门票“门槛”的“拆除”,更多的人把“逛”博物馆和到博物馆看展览纳入了日常文化消费。“以30%的本地观众为例,其中大部分不是第一次到博物馆,不是来看新鲜、看热闹,而是来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冲着博物馆推出的展览来的。”博物馆馆长张欣告诉记者,从停留时间、留言内容,还有现场接待的反馈等都可以感受到市民们对于博物馆的喜爱,很多市民举家而来,很多人会专门到服务台打听博物馆的展览计划,希望不错过新推的特展。而博物馆的讲解服务、导览器租借等也因为大家的“博物馆深度游”需求变得格外抢手。
免费不免责政府买单百姓受益
“一张门票除了关系到开放单位的收益和运营外,更多的是一道控制人流量的门槛。”一年前,即将敞开免费参观大门的博物馆、纪念馆等既有如何保障收益的担心,也有如何应对超量参观者的烦恼。如今,一年过去了,苏州博物馆给出的“平稳、安全、有序、有效”的八字总结颇有代表意义。“免费开放其实是政府买单、百姓受益。”张欣告诉记者,去年,博物馆获得的省、市财政支持有2600多万元,不仅补足了因免费开放而缺掉的500多万元门票收入部分,还提供了充足的业务发展经费,保障了博物馆的良好运营。遵照“免费不免责任,免费不减服务,免费不降质量”的要求,苏州博物馆在加大管理力度、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参观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更通过丰富展览内容等让博物馆服务在“有序”的同时更“有效”。
免费开放后,参观者数量增加,博物馆专门制定了《免费开放预警方案及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和实施办法。
馆内保安、保洁及观众服务岗位工作人员也比过去大为增加,还专门引进了安全检查设备,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保障参观安全。其中,博物馆对原有的游客信息管理系统调整和升级而推出的观众在馆即时信息体系非常先进。通过该系统,发票处电子显示屏能向观众实时显示“当天入馆总人数”和“目前在馆人数”,使观众一目了然馆内人流量情况,同时也便于发票的控制和管理。当“目前在馆人数”超过设定的1000人警戒线时,会有红色报警提示。在预约功能模块中,增加了团队地区来源及观众类型的登记,便于方便地对观众结构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有效扩大博物馆观众的讲解受众面,增进广大观众的获知程度,我们计划先推出双休日定时免费全程讲解直通车服务项目,今后争取扩大到每天都有免费讲解时段推出。 ”张欣透露。
让博物馆走进百姓生活,关键要有精彩的参观内容。免费开放一年间,苏州博物馆按照“在一流的建筑举办一流的展览”的理念,先后举办了《时光追忆—瑞士人眼中的江南旧影展》、《又回苏州—吴冠中2007新作展》、《凤兮凤兮—馆藏吕凤子先生艺术作品展》、《康斯坦茨之子—汉斯布赖恩林格画展》、《冥想心象无相—赵无极先生铜版画和插图画作品展》、《雕塑与建筑—比利时费利克斯鲁林雕塑特展》、《会心之赏 游闲之珍—香港张宗宪先生“荷香书屋”收藏杂件特展》、《与谁同坐—曾梵志苏州博物馆个展》等10个特展,其中,既有大师级特展,也有从国外专门引进的特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观众。其中,像《又回苏州—吴冠中2007新作展》、《冥想心象无相—赵无极先生铜版画和插图画作品展》、《与谁同坐—曾梵志苏州博物馆个展》等让观众得到了近距离欣赏大师作品的机会。大师的建筑、大师的作品、大师间的对话和融合成为苏州博物馆最吸引人的亮点之一。而在推出特展外,博物馆还对馆内基本陈列“吴门书画”、“吴中风雅”、“吴塔国宝”、“吴地遗珍”等系列的展品进行了周期性保护性调整、充实,全年基本陈列展品调整320多件次,让观众能欣赏到更多的精美馆藏文物。
以精彩的内容吸引人是很多博物馆的共识。以中国昆曲博物馆为例,坚持推出的昆曲星期专场是目前全国唯一固定不间断的公益性昆曲演出专场,一年共举办40余场次,观众近4000人次。这个坚持昆剧演出原真性、示范性的演出专场已经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昆曲文化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青年人、外籍人士和旅游者。苏州评弹博物馆的“吴苑深处”书场也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坚持演员质量和书目质量,一年来累计演出350余场次,听众近4万人次,成为广大市民特别是中老年人一个固定的文化休闲项目。
做足公益文章免费大餐越来越丰盛
通过免费开放,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更多社会功能。从苏州各免费博物馆一年运营的情况看,在迎来更多参观者的同时,“走出去”的步子也越迈越大,其中,苏州博物馆通过文博论坛系列讲座的方式扩大社会宣传教育面,“印象苏博”画信活动、馆校合作特色活动、结合特展艺术教育活动等也提升了博物馆的亲和力,创意推出的“爱上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精粹巡礼”展览,更是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宣传博物馆。而像碑刻博物馆等也通过进学校、进社区培养更多博物馆“粉丝”,其中,碑刻博物馆的《馆藏碑刻拓片展》就将走进双塔街道社区、苏州景范中学等。
在免费开放博物馆不断丰富文化大餐内容与服务形式的同时,苏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日渐完备。去年10月31日,市政府实事项目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名人馆建设正式开工启动,各县级市、区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项目纷纷推进。来自文化部门的统计显示,到2008年底,苏州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2.14万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254.55万平方米。按照我市现有户籍人口624.43万计算,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已达到0.13平方米,提前并超额完成《苏州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确定的“‘十一五’末我市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0.12平方米”建设任务。伴随着硬件建设的推进,全市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的市图书馆社区分馆建设持续进行,图书馆“总馆+分馆+流动车”的服务网络遍及全市。全市农家书屋去年新增501家,总数达到1089家,覆盖率达97%以上。此外,演出设施、社区书场、美术馆等文化服务载体也不断增多。其中,像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面向学生等推出的高雅音乐会特价票服务广获好评。苏州本色美术馆、雨村美术馆等民营文化设施也以推出免费展览、提供文化培训等方式为文化惠民服务增添了新亮点。
来源:苏州日报 记者 杨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