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完好的古镇总会有些让人惊叹的发现。最近半年多来,随着旅游开发工作的日渐深入,位于吴江桃源镇的铜罗古镇,悠久的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明代壁画就是在该镇修缮普慈寺时,被意外地在汾阳王殿墙壁上发现的。
铜罗古镇已经对刚发现的明朝壁画采取了保护措施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尽管经过数百年岁月的洗礼,壁画已经有些斑驳、掉落,但画上栩栩如生的人物、船只、风景依然可见。省文管会的专家根据墙壁与墙泥的材质、画作的人物造型分析后认为,壁画最迟诞生于明代。
汾阳王殿坐落铜罗古街南梢,是一个有着880年历史的古建筑。汾阳王郭子仪的庙宇大多建在北方,因此汾阳王殿现身江南一带的铜罗实属罕见。该庙初建于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历经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清乾隆四年(1739年)两次修建。当地还流传着一个郭子仪敲铜锣斩野猪精救老百姓的传说。相传唐德宗初年,江南大水,郭子仪奉旨代天巡视,到达铜罗(古称澄源)一带时,听说当地突然出现了一对野猪精,残害庄稼、伤及百姓,当地人胆战心惊。郭子仪用竹木搭了一个数丈高的观望台,并定铸了一面大似圆桌的铜锣挂在观望台中央。几天后,野猪精出来了,观望台上的将士一起敲响铜锣,展开了斩妖大战。当地百姓纷纷举起火把观看郭将军斩妖。后来,为报答郭将军之恩,当地百姓保留了观望台和大铜锣,并每逢初一、十五敲锣三声。后来人们干脆就把澄源改称为铜罗,后又建起汾阳王庙。
桃源镇于2007年启动了维修工作。修复前,汾阳王殿的框架木雕等保存完好。明代壁画就在汾阳王殿的三间西偏屋墙壁上被发现。除了明代壁画外,修复时,还在殿内发现了部分彩绘横梁。桃源镇旅游开发办公室的陈培荣告诉记者,“文革”时,汾阳王殿被用作粮管所的粮库,这使得壁画和彩绘横梁得以保存。后来,汾阳王殿一直空关着,以致殿内一片破落,横梁、檐子等已坍塌。为开发古镇旅游,当地政府开始修复汾阳王殿,并根据当地历史文化遗迹,更名为普慈寺。按照原定修复计划,想将汾阳王殿后殿推倒后重建。没想到在准备拆除墙壁时,却意外发现壁画,后来又在倒下的横梁上发现了彩绘。于是工作人员请来文物专家鉴定,并将墙壁、横梁等一一保护起来。“壁画内容应该是劝人为善的,有一些下油锅、拔舌头等地狱景象的描绘。”陈培荣告诉记者,目前该镇已经采取了保护措施,并落实了维修方案,争取让明代壁画早日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