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的一个下午,76岁的齐凤楼大爷和68岁的李寿全大爷想进入工地看一眼正在整修的李纯祠堂。由于整修工程正在紧张进行,工人们只能打开一侧小门,让两位老人远远地张望。尽管只是远远地看了几眼,齐大爷还是很满足,从角门沿着整修中的围墙一路向北,老人忽然停下,若有所思地说:“这墙就对了,是这样,是这样。”
二道院里面的小戏台 在天津,尤其是住在南开区白堤路一带的老天津人,对当年的李纯祠堂如今的南开文化宫别有一番感情。这里的花园、小路、石雕、朱红大门,曾伴随无数天津人的成长,就像齐大爷和李大爷,小时候,他们在这里玩耍;长大了,他们曾在这里搞对象;上了岁数,这里又成了他们每天晨练的地方。齐大爷说:“从小就在这里玩儿大的,几十年看着它,习惯。现在搬了家,还想这地方,来看看,才放心。”
释 疑
释疑一:祠堂材料取自北京庄王府
关于李纯祠堂的来历,民间及民俗专家一致说法是:1913年,江苏督军李纯在北京西直门外,以20万元购得明朝大宦官刘瑾旧宅(后为清庄王府宅第),拆建成居民住宅,称“平安里”,而将拆下的建筑部件、材料(如琉璃瓦、雕梁画栋、墙砖、石雕等)拆运抵津,于1923年在此建成仿古建筑,其建筑结构仿效故宫布局,故有天津“小故宫”之称。因整座建筑与紫禁城格局相似,曾受到举报,袁世凯随即派人调查,李纯不敢坦言私宅,谎称用做李氏祠堂。这一说法得到袁世凯谅解,也成为官方说法,遂此建筑群始终被称为李纯祠堂。
释疑二:刘瑾旧宅说法有史料根据
关于刘瑾旧宅之说,首先要寻觅北京太平仓的来源。《明武宗实录》记载:“正德五年(1510年)六月,户部言,永昌寺旧址改建为仓,未有名,乃赐名曰太平仓。”而大太监刘瑾的府邸有没有可能在太平仓一带呢?相关史料证实了这种可能。
《明史武宗本纪》中提及了一段往事,正德十三年,武宗义子江彬为其搜罗美女,“初,延绥总兵官马昂罢免,有女弟善歌,能骑射,解外国语,嫁指挥毕春,有娠矣。昂因彬夺归,进于帝,召入豹房,大宠。传升昂右都督,弟炅、昶并赐蟒衣,大珰皆呼为舅,赐第太平仓。”在这里,明确提及“赐第太平仓”,可见当时的太平仓并非仅有武宗的“镇国府”,附近还应该有诸多幸臣的府邸,“赐第太平仓”既是正德皇帝擅用的一种赏赐手段,那么在这片区域内,有大宦官刘瑾的一处宅院也不足为奇。
释疑三:琉璃瓦烧铸文字显示王府身份
3个月前,修缮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修复大殿时发现屋顶上的琉璃瓦背面烧铸有“王府”等字样,进一步佐证了李纯祠堂来源于庄王府的观点。
按照旧制规定,黄色琉璃瓦用于皇家,绿色琉璃瓦用于王公大臣。工作人员从琉璃瓦上不仅发现了“王府”字样,还有一些琉璃瓦烧铸有“敕建寺庙”和“雍正年制”字样,部分瓦片上还有制作琉璃瓦的作坊名,以及一些不能辨识的满文。历史上庄王府最初被称为承泽亲王府,始自清太宗第五子硕塞。庄亲王府建造规模巨大,东北方向为庄亲王家族祠堂,西面为花园,中间是王府。王府分为三路,中路正北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前出丹墀,东西配殿各面阔五间,后殿面阔五间,后寝面阔七间,后罩房面阔九间,建筑宏伟。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对庄亲王府进行严重破坏,至第十二代庄亲王载功居住时,已经跟当初差得远了。再过十余年,穷困潦倒的第十三代庄亲王溥绪将王府卖给李纯兄弟时,庄王府大抵上只能会其意,而无法言其形,王府风范远不如当初。所以李纯兄弟在天津依据原建筑构件重建时,原先的琉璃瓦可能不够用,所以就掺杂不少“民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