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
从一个木匠成长为一名工艺美术师,光福艺人以1∶100的比例制成了寒山寺内的大钟楼和方塔木雕模型——
一张寒山寺图纸,让一个木匠从此“痴迷”于古建筑微缩景观,成长为一名工艺美术师,他就是吴中区光福艺人吴连男。近日,吴连男以1∶100的比例制成了寒山寺内的大钟楼和方塔,再次将苏派古建筑“微缩”在方寸间。
一张图纸结缘古建筑微缩景观
今年64岁的吴连男看上去儒雅而淳朴。他告诉记者,自己与古建筑微缩景观结缘于1985年。当时吴连男在吴县建筑公司做木匠,无意中得到了寒山寺的建筑图纸,看着图纸上描绘的建筑结构,萌生了要自己建一座微缩模型的念头。得到单位允许后,他在家“闭关”两个月,每天从早上5点钟一直做到深夜,终于完成了第一个作品——竹木寒山寺。
此后,制作古建筑微缩景观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只要一有空余时间,便潜心研究古建筑工艺。吴连男说,微缩古建筑是建筑设计、美术设计、雕刻艺术、化工物理的综合应用,博览群书是必做的功课。其中,让他最受启发的是著名香山帮匠人姚承祖编写的《营造法原》。这本书是唯一记述江南地区代表性传统建筑做法的专著,里面详细地解剖了各种苏式古建筑的原理,包括苏州园林、民宅、寺庙等,让吴连男对古建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一个北寺塔模型做了整整一年
1989年,有朋友向吴连男订购一个比例为1:150的北寺塔,初次接到订单让他兴奋不已,特地去海门买了长2米、直径15厘米的小叶紫檀木做原料。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北寺塔微缩景观竟然做了整整1年。
吴连男说,北寺塔为9层八角形,建筑工艺比寒山寺要复杂很多,由于当时没有图纸,全凭肉眼观察。吴连男虽是行家里手,但图纸画出来后,困难仍接踵而至。小拇指甲大小的窗户,需要一片片雕刻安装;9层塔身每层底部都要垫一张0.5毫米厚、八角形的薄片,其中的牢度、尺寸不能出一点偏差,制作难度可想而知。“整座塔全部使用木构件拼接而成,没有一个零部件是用胶水粘上去的,风铃、门扣等都需经过反复试验,精雕细刻,一丝不苟,只要出一点错就可能会前功尽弃”,吴连男说,在历时1年的制作中,塔身反复拆解了4次,浪费了很多珍贵的木料。
木匠“变身”工艺美术师
渐渐地,吴连男的手艺越来越成熟,他制作的苏州西园八角亭模型获《’90上海中国民间艺术博览》荣誉一等奖、无锡薛福成故居模型被收藏在苏州昆曲博物馆。现在,制作古建筑微缩景观已经从吴连男的“爱好”变成“主业”,吴连男也从一个木匠变成一名工艺美术师,向他订购作品的人也越来越多。
4年前,吴连男聘请了一位雕刻艺人,为他的作品“锦上添花”。吴连男说,现在自己对苏派古建筑的结构原理了然于心,以前要1年才能做好的北寺塔模型,如今只要1个月。
记者看到,吴连男工作台上陈列着几个刚做好的微缩模型:寒山寺大钟楼精致细腻,米粒般大小的窗户每扇都可以打开,开窗后还能看到塔内的回廊栏杆;北寺塔基座上布满了精美的雕花,过道的壁柱、斗拱清晰可见,令人称绝!
年届花甲的吴连男体力已不如从前,儿女们都劝他放弃做微缩模型,但他还是选择了坚持。他说,“我坚持这个行当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乐趣,完成一个作品对我来说不是工作,而是享受。 ”
□本报记者 顾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