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07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梁赛玉 王学涛 吕晓宇
新华网太原11月7日电(记者梁赛玉王学涛吕晓宇)太行山之巅的一座千年古庙里,程发昌像看护宝贝一样,禁止游客为彩塑拍照。院中,香客们燃起一炷炷香,祈求平安多福。修缮后的庙宇依然清幽厚重,没有了残垣断壁,显得更有生气。
“以前屋顶全漏雨,一到下雨天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得拿塑料布把屋里的彩塑给遮住。就这样,墙上的一些壁画还是被雨水破坏了。”程发昌说,修缮后,随着游人增多,看护工作更忙了,但心情却完全不一样。
“雍雍穆穆一堂坐,譬如古画加解封,此像或从天上来,化作泥土填青红。”说的正是这座千年古庙山西泽州玉皇庙里的元代二十八星宿塑像,个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衣纹清晰流畅,是中国保存至今的唯一孤例。
为了保护这座有“中国民间天文馆”之称的玉皇庙,国家从2008年起,投资1897.8万元,实施了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塑像修复三项工作。除了312尊塑像修复工作正在开展外,整体维修工程已经全部竣工。
走进修缮后的四进院庙宇,百余间殿宇、献亭、厢房雄伟壮观,宋元时期的木构建筑均为单檐悬山顶,斗栱肥硕,布局大方。整个庙宇被看护人打扫的干净整洁,院内柏树挺拔俊秀,奇特的木瓜树、名贵的花卉为神秘的庙宇增添了灵性。
玉皇庙的现代涅槃是中国加快重点文物保护的一个缩影,也是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具体实践。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山西省早期建筑数量居全国之首。山西现存各类古建筑2.8万余处,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构成中国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体系。特别是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5%以上。
然而,这些早期建筑中有近80%的建筑面临墙体坍塌、夯土下沉、梁架扭曲等问题,依附于文物本体的壁画、彩绘等附属文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为此,2008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了山西南部早期木构建筑的整体保护工程,计划投资4亿元左右的专项保护资金,预计在2015年末完成对现有元代及元代以前105处国保单位木构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做好这项工程,就解决了全国一半以上早期木构建筑的保护问题,同时对全国也会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正辉说。
目前,在中国国保单位中保存的元以前木构建筑有311座,其中山西南部国保单位保存着157座,占全国的50.5%。
如今,4年过去了,在山西南部105处国保单位中,已经实施文物本体修缮56处,其中36处已经完工。此外,2012年新开工建设15处。
刘正辉说,这项工程是中国主动开展大规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次有效探索,不少修复后的寺庙里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原所长、79岁的文物古建保护专家柴泽俊说,山西表里河山的特殊地形造成交通不便,社会进展缓慢,再加上气候干燥,利于木结构留存,才留下了这么多优秀的中华遗产。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建筑为主流,从唐辽宋金至今,这些古建历经千年,是中国古代建筑辉煌文明的见证,每一件都弥足珍贵。希望通过近些年来的努力,使人类的文化遗产得到长久保护。”柴泽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