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拱辰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300平方米,600多年历史古迹全被烧毁。约2小时后,明火全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及周边居民房屋受损,起火原因正在调查。 据悉,拱辰楼位于巍山县城南诏镇,原为蒙化卫城的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是巍山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目击者李钰住在距离起火位置约80米的一家客栈,她回忆,凌晨3点半左右被消防汽笛声吵醒,“大火照亮了古城”。 古城客栈工作人员杨先生介绍,大火烧毁的主要是拱辰楼楼顶的木质结构,目前只剩一个框架,但底下的围墙还在。由于扑救及时,古城大部分建筑、景点未受影响,昨天还有许多游客在古城里观光。 现场游客陈先生介绍说,火灾发生、大火被扑灭后,古城楼已经被封锁,游客不能进去观看,但在路边上还能看到古城建筑及烧毁的拱辰楼废墟。 古楼被承包给私人开茶馆? 据巍山县政府新闻办消息,火灾发生后,巍山县组织6辆消防车,专业扑救人员100余人,开展扑救工作。截至4时48分火情全部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周边居民房屋受损。目前,公安消防部门正对起火原因展开调查。 据了解,城楼是承包给私人开茶馆的。 巍山县文管所所长刘喜树对此表示,拱辰楼是巍山县文物保护单位,而文物保护单位不允许搞经营,他不清楚拱辰楼里的收费情况。 针对有人反映的拱辰楼存在开茶馆、炒茶、有木炭火等现象,刘喜树称,文化局是主管单位,文管所对此不清楚。“茶馆项目肯定是不允许。南诏古乐表演时,喝茶是肯定有的,收不收费不知道。政府没有收过洞经古乐协会任何费用。平时大修要给补助,小修由协会自己负责。洞经古乐展示过程中,丽江市资深消防志愿者田桑说,他以前去看过拱辰楼。“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有多高不是关键,租给谁使用也不是问题,关键是承租人有没有保护古代建筑的意识和常识,会不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巍山古城,又叫蒙化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诏发祥之地。城内古建筑星罗棋布,最著名的拱辰楼是蒙化卫城的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是巍山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拱辰楼原为三层,南明永历四年(1650年)维修时改为二层。拱辰楼建在长47.1米,宽26.6米,高8.1米的砖砌城墙上,楼下为城门洞。城楼属于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25.76米,进深15.7米,高16米,由28棵合抱大柱支撑,四面出厦,楼四周设廊,整个建筑用料粗大,上檐四角用檐柱,屋面比较平缓,出角短,起翘小,一字平脊,更显气势雄伟、浑厚。南北城墙有城垛,登上顶楼犹入云天,东看文华层叠山峦,南观巍宝名山文笔塔,西望瓜江垒玉,北眺苍山积雪,全川村落,万家灯火,尽收眼底。 拱辰楼南面檐下悬挂“魁雄六诏”大匾,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蒙化同知康勷所书,显示唐初蒙舍诏(南诏)在洱海区域六诏中的强盛地位;北面檐下悬挂“万里瞻天”巨匾,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蒙化同知黄大鹤所书,表达了唐代南诏与中原华夏的关系,两匾书法气势磅礴,浑厚有力,一气呵成。 网友momo这样评价巍山古城:“五代十国的时候,南诏古国建都在此。今天,整座巍山县城仍完好地保持了600余年前建城时的棋盘式格局,虽然有些建筑已经遭到破坏,但在这古色古香的古城风貌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一种难得的祥和和宁静。” 2015元旦刚至,一场火灾竟导致该古城重要建筑几乎化为灰烬,不少网友看到网上发布的火灾现场照片后,扼腕叹息。当地一名李先生发布消息称:“家乡最珍贵的文物,一直陪伴我们,记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后也只能在记忆中了。” 声音:要把火隔离在古建筑保护区之外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古镇建筑绝大多数都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历史比较久远,存在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疏散通道狭窄等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情况。 昆明学院历史学教授徐波认为,火是木质结构为主的古建筑的头号杀手,得不到及时扑救也反映出消防管理的不到位。此外,居民缺乏用火用电安全知识,也时刻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首先要把火隔离在古建筑保护区域之外。即便进行旅游开发,如果商业和文物保护发生冲突,商业要给文物保护让路。而且商家一定要主动承担起维护文物安全的义务,消除安全隐患。 “现在云南省木质古建筑越来越少,而很多古城、古村寨的防火问题依旧没有被重视,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徐波说,古建筑是否能得到切实保护,关键还在于观念和重视程度。他表示:“古建筑消防管理涉及文物、安防、建设、旅游等诸多部门,各部门都要有强烈的保护意识,这样才能协调合作。” 对于古建筑烧毁后的修复问题,徐波建议,古建筑的修复一定要“修旧如旧”,用原来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再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来修建。而且在修复过程中一定要有消防意识,利用现代的技术加入消防器械,消防报警系统,避免再被烧毁。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也在其微博中提到,八年前自己去巍山古城,其静谧雅致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状态,给他留下了很深印象。这两年云南独克宗古城、丽江古城、束河以及一些古村落连续发生火灾,是对木建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系列的警示。 盘点:近年来那些遭遇大火的古城 近年以来,国内多处古建筑、古城发生火灾,除了经济财产损失以外,大火更吞没了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 2010年2月18日,河北正定古城火灾 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为“北方三雄镇”的千年古城正定在2010年2月18日夜发生火灾,大火烧毁了作为古城历史信物的南城门楼。正定有关方面透露,失火原因初步分析为燃放烟花爆竹或放孔明灯所致。 正定古城已有上千年历史。现存正定城墙是明代遗存,当时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到现代均受到严重破坏。正定拥有着骄人的四张名片:三国子龙故里,佛教临济祖庭,京外名刹之首,世界冠军摇篮。历史上也曾是卧虎藏龙的将相辈出之地,其中千手千眼观音还曾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最美的观音”。据传,原伏龙寺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北齐天宝末年,是为降服黄陂、桥沟二河水患而建。唐贞观年间移至村中,后损毁于战火,历史上有多次修建。1958年,太原市变压器厂扩建时,拆除部分寺庙建筑,文革期间全部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