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县丁李湾 豫南古民居兴衰七百年

日期:2015-06-04     浏览:11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信阳新县丁李湾 豫南古民居兴衰七百年

古民居     辉煌的庄园孕育出耕读文化     乾隆初年,丁李湾达到全盛时期。湾里房子达到十三排,600多间,整体建筑长700余米,宽50余米,人口多达一千余人。     在庄稼人的心中,要过好日子,一要盖好房子,二要种好庄稼。靠天吃饭的农民,对自然的敬畏大都表现在对风水的重视上。丁李湾兴盛前,就有“莲花地”之说:“莲花芯”是埋葬着先祖的山头,四周隆起的五座山,山脊绵延,酷似初展的“莲花瓣”。为了滋养这寓意吉祥的“莲花”,也为生产生活用水需要,清朝初期,村民就在湾前修建了莲塘,其中养鱼蓄水。     当年修塘运水,银钱就在桌面上摆放着,南来北往、赶集上店的客人,只要帮忙担一挑土,就付给相应的工钱。因为来挑土的人很多,莲塘很快建成,还形成了一座土墩,形状像一个带把的印章,取名“印墩”。人们在印墩上建造了社神庙,祈求风调雨顺。随着村庄一起兴盛的,是植根于土地的耕读文化。     丁李湾重视祭祀文化,每逢清明、冬至,都要在祠堂举办祭祖活动。李姓祖先常教导后辈,要靠“一耕二读”发家,根据需要腾出房子开办学馆。     贯穿丁李湾的小河,与神留桥小河的交汇处,有一座红石头搭建的小桥。小桥上的亭阁,是丁李湾好读诗书的人群以文会友的地方,被称为“活水轩”,取名自“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让后辈识字,村里的长辈们出资将活水轩改建为私塾学馆,针对村里所有学龄儿童开放。     学馆建成后,常有人在此挑灯夜读。至此,明月清风,常有小桥流水、琅琅书声相伴。     间出生的李珊,饱读诗书,对医药、风水都精通,唯独不愿参与科举。族中长辈商议为其捐资买官,被他断然拒绝:“非吾所好也!”     咸丰丙辰年,这里遭遇特大灾荒,李珊开仓振济,并施医药,得救者无数。他对八个儿子、四个女儿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请最好的老师执教,亲自督导他们学习。他曾对子女说:“读书是为明理,不专为科举也!”     距丁李湾十五里外的龙潭山有个龙潭寨,这是李珊在咸丰同治年间修的。当年社会秩序混乱,李珊组织勇士在龙潭寨守卫家园,并捐出口粮供入寨难民食用。     “新县城一圈,不如丁李湾一湾”。这是流传在丁李湾周边的一句老话。在保一方平安,守一方财富的基础上,村民发展了多种娱乐项目:锣鼓、唢呐、大鼓书、评词、皮影、花灯、旱船……     丁李湾东侧,有座两层绣楼,一层为男子敲锣打鼓之处,二层是妇女刺绣的地方。封建社会女子不便出门,就常在楼上隔着窗户,看50米外戏楼上演的花鼓戏。     如今,绣楼仍在,只是戏楼已被拆除,也不再有当年的闺阁女子,小心翼翼地瞅着村里的小伙是怎样拉弓射中八卦图,取得戏楼使用权的,也没有女子满心欢喜地聆听着那些慷慨激昂的《杨家将》、《岳飞传》在天空久久回响。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用百年民俗文物铺路 网友大呼痛心

下一篇:西宁城中区投资7200万修缮香水泉遗址古建筑风貌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