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台《瑞安市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办法》与

日期:2015-08-25     浏览:19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新要求。然后,文化大建设、文化大发展并不是要像文化大革命那样一切都要破旧立新。我们搞文化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新要求。然后,文化大建设、文化大发展并不是要像文化大革命那样一切都要“破旧立新”。我们搞文化大发展不是搞文化大革命,所以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同样也不能搞“厚新薄旧”。在大力开展文化创新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对我们已有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的义务。

      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 、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和原始空间形态 ,是我们文化的源头与根基 。

       古村落具有独特的建筑风貌 、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有的古韵氛围。是人类 “传统文化的明珠 ”,其文化特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要的历史价值古村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它较完整地保留了某一时代或几个时期的历史风貌,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文化时期人类的生活习俗、文化理念、宗教与自然环境改造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2.独特的建筑风貌不同的古村落在空间形态和构景方面都独具风格,是一种特殊历史时期的乡村文化景观。它们大多组景合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富有地方特色古民居建筑群在建筑外观内部建筑结构和艺术装饰上,也与现代民居有很大的差别在展示出了古人无比的建筑技巧和生活智慧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今天的我们也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3.特有的古韵氛围古村落文化景观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组成古村落一种特有的古文化氛围这种古韵氛围是古村落旅游产品中十分独特和宝贵的组成部分,是古村落旅游的重要依托

     4.深厚的文化积淀古村落的价值不仅仅是古老建筑本身,更是其中的文化内涵尤其是那些不表现在外的,由思想态度价值观和民风民情等构成的“隐在文化”如凝结于古村落生态景观中的核心内容是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和风水观念,所以古人对居住地的选择,十分讲究人与环境的协调共荣,所选地址自然环境都十分优美 这对我们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古村落具有不可再生性其古民居是一种不能再生的孑遗物质,一旦被破坏,便不复存在虽然可以仿造,但不能再造,而且仿古做旧出来的古建永远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本身存在着客观上的巨大差距

      瑞安古村落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民间。

      在营前乡赵山村有200多间木质结构的古民居,这里是浙江师范大学在瑞安的“写生基地”。赵山村位于赵山渡水库旁,山间空气清新,村中老房子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轻轻柔柔的云带穿梭其间,宛若一幅精致的水墨画。

     走进在高楼的上泽古村落,就像是徜徉在270多间木石结构古民居营造的旧时梦境中。上泽古村是浙江省现存为数不多的宋代古民居群。从村口进来,必须经过七星墩(皇帝敕封,等同于旗杆),村口孚泽庙前有下马石,相传古时文武百官到此要下马下轿,步行而入瞻仰。古村落现存砖石建筑120座270间,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湖岭镇桂峰的黄林村现有200多间晚清时期修建的老房子,是我市拥有古建筑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村庄。但是近十几年来,这些古老的房子除了因年久失修出现不同程度坍塌外,还有些被人为地拆掉建新房。在古香古色的老房子间冒出几幢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建筑,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当前,对于瑞安的这些古村落来说,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同样存在下面几个令人忧虑问题:

      一是自然性破坏瑞安属于多雨多风的地区。由于风雨侵蚀和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力的破坏,再加上古村落建筑的土木结构,抗风雨侵袭及抗灾能力差,众多已无人居住的名宅祠堂面临着倒塌的威胁;原有的里巷民宅地貌水系植被缺乏必要的保护,其历史特征和 传统文化 风貌也将很快消失殆尽

      二是建设性破坏古村落经历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盛衰,许多建筑物本已十分陈旧残破。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古建筑遭到严重的损毁,甚至许多已经消失。这是我们文化建设的一大损失。

  三是生活性破坏古村落里的居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向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方式,有了点积蓄之后便买车盖房殊不知,现代 交通 工具的使用给古村落原生道路和桥梁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古村落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所使用的新的建筑 材料 ,也割断了传统风貌的延续
  
      四是保护不力,资金投入较少。虽然瑞安市对一切古村落也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然后,由于资金投入少、管理力量薄弱,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并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

    鉴于上述现实,对于瑞安市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是尽快出台《瑞安市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办法》。加快抢救和保护古村落,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建议在《瑞安市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办法》中应该将古建筑和古村落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评估分类,列出保护名单。

     2、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利用古村落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增加旅游收入,为今后大面积保护整治古村落积累资金,提供经济基础,形成保护、整治、开发的良性循环。

      3、加快古村落旅游业的发展,当然这一工作要由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避免盲目化政府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古村落旅游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必须先行为避免陷入新一轮“保护性破坏”的漩涡中,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组织专家为古村落旅游把脉,对古村落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规划设计同时,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对原先的状态造成变化或破坏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在发展中如何保护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这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在规划中,我们必须遵循整体保护原则,坚持有机更新,保持古村落的 历史 可读性

    4、突出特色,保护原真性,避免城镇化如今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更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古村落旅游就是要保留本地特色,保护古村历史文化的原真性,不能盲目跟风拆除一些不协调建筑,恢复古村落的原生环境,保持它的历史可读性以及它的“原汁原味”和历史沧桑感,保持村寨的原始风貌以及当地居民仍有的传统社会风尚淳朴厚道的自然秉性,真正体现“人住农家院,享受田园乐”,才是成功的古村落旅游开发

     5.规范 管理 ,塑造品牌,避免程式化目前以古村落为资源凭借开发的旅游产品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娱乐性不足,参与性不强”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各地纷纷开发了“农家乐”旅游项目,虽说该项目对旅游者有些吸引力,但毕竟是“小儿科”的东西,且该产品的专营性不强,各地竞相效仿,产品已做得太滥,失去了吸引力如何进行产品创新,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开发策略上,应根据所处的 地理 区位,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确立不同的开发思路,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来规范管理打造精品塑造品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古村落旅游才不会是昙花一现

     6注重和谐传承文化,避免过度现代化遵循景观 美学 原则,注重人文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传承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严格控制开发性建设为了保持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古村落内不应建设新的旅游设施,那怕是完全与原有建筑保持一致,也应当尽量避免这是因为古村落是一个历史遗产,破坏了原汁原味,就大大损毁了它的特色和文化价值古村落周边影响景观和谐的服务设施也是越少越好,对游览道路系统和少量的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要作好规划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盲目地开发只能加速生命力的消亡

     7.协调冲突,加大参与,提高古村落居民的生活质量现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策略,往往把居住在古村落的居民看作是过去时代的图画,一种纯洁原始静止不变的文化旅游开发者似乎认为“过去”就意味着传统真实,于是便与古村居民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发生冲突,大批原居民搬离古村其实,当地人是当地文化的传承者,离开了其中居民的活动,古村落的特色和生命力也就无所依附了,古村里没有了人与人人与景的融会贯通,古村落的“古意”也将荡然无存所以,要把改善古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古村居民的 社会 经济 利益放在第一步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保护他们的利益,调动村民居民参与保护性开发的积极性,修复古村古 建筑 总之,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利益主体的意愿决定的,因此只有在各利益主体紧密合作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目标

  8.保持传统氛围,控制游人密度,平衡古村落 环境 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或称环境容量环境忍耐力,本是一个生态学概念,引用到旅游和景观资源管理中,就是指某一风景区的环境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而不会破坏环境或影响游客游憩体验的开发强度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古村镇,当其成为著名景点时,其旅游者数量控制更显重要很明显,若古村镇的小巷里挤满了游人,小巷的幽静就荡然无存了,而且,游人太多对文物的破坏也很明显,因而应适当控制游人数量和景点的游人密度如不能适当控制游人即时流量和著名景点的游人密度,这些景区景点的旅游潜力将大受破坏,那时再谈保护就比较困难了,对游人的吸引力也大为减弱,古村镇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也就失去了根基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广西实施文物保护条例:在文物上题名将被罚款

下一篇:国家文物局关于发布《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管理办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