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改善我国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防止发生火灾事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是当前和今后每个消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就古建筑与火灾原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就消防对古建筑保护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得保护之良策。
1、古建筑火灾原因分析
回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火灾使古建筑遭受灭顶之灾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即天灾与人祸。
1.1天灾方面,最常见的是:
1.1.1雷击起火。古建筑物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如文献记载,明朝时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永乐十九年,奉天、华盖、谨身三殿遭雷击焚毁;嘉靖三十六年“大雷雨,戌刻火作”,三殿被焚殃及午门;万历二十五年归极门雷击起火,延至三殿,一时具烬。清光绪十五年,天坛祈年殿遭雷击焚毁。1969年承德避暑山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著名的法轮殿和周围群楼、配殿94间全部付之一炬[1];2004年5月11日山西运城稷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经消防人员奋力扑救,大殿才免遭劫难,但仍有部分建筑被毁坏[2]。如2005年8月1日大同市明代建筑总镇署(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遭雷击起火,着火区部分屋顶坍塌[3]。2010年7月24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普惠寺大雄宝殿发生火灾。经初步调查,起火原因为雷击,烧损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920平方米[4]。
雷击引起古建筑起火,有两种情况:一是古建筑没有安装避雷设施而透受雷击;二是古建筑虽然设有避雷设施,但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没有达到要求,同样可以遭受雷击。
1.1.2长期干旱、高温,导致古建筑特别是木制结构的建筑物或其间的堆积物自燃,引发火灾。
1.2人祸方面,故意放火烧毁古建筑,最常见的是:
1.2.1战祸――兵燹。中国的古建筑常遭兵燹火焚之难,木结构是它的致命伤。如汉武帝灭闽越国,将武夷山下的闽越王城付之一炬[5];楚汉战争时,项羽放火烧毁秦建咸阳宫(传说是阿房宫,经由考古专家科学考证后予以否定),使巍峨的古建筑不复存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中珍贵文物惨遭洗劫,一代名园被放火烧毁,化为废墟。
1.2.2故意纵火。如1998年4月4日山西省临汾市老庙广运殿火灾,就是因纵火所致。又如韩国首尔崇礼门建于1395年,是首尔的标志性古建筑,1962年韩国政府将崇礼门定为一号国宝,而2008年月10日晚一名男子却有意放火烧毁了崇礼门。
1.3无意致火,如:1.3.1生产用火。如寺院加工香、烛,不慎引起火灾。
1.3.2生活用火不慎。从许多地方灾后统计来看,用火不慎和生产作业仍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1.3.3宗教活动。2009年9月12日下午4时许,建于明洪武十二年的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浦城县镇安古廊桥被大火烧断坍塌。火灾很可能是祭祀的香火引起的。
1.3.4小孩玩火。小孩年幼无知,对火充满了好奇而不了解火的危险性,玩火而引起火灾者不在少数。1.3.5乱扔烟头起火。
1.4火灾与古建筑材料以及附属设备有关者,如:1.4.1古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容易导致火灾发生。如木制结构的宫殿、寺院、民居,内有人员居住,堆放木材、稻草,使用火、烛等。
1.4.2电线电器设备起火。2003年1月19日下午6点40分,作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风景区内遇真宫古建筑群突发大火,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大火扑灭,然而属于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遇真宫主殿已化为了灰烬。事后调查起火原因估计是电线短路所致[6]。
此外,与古建筑消防设施缺乏、管理薄弱有关。
2、古建筑火灾扑救难度
由于古建筑所处的位置、古建筑的结构、古建筑内置设施等多因素的限制,形成火灾扑救的障碍。一旦古建筑着火,火情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故其损失往往惨重。
2.1大部分古建筑采用纯木、砖木、土木建造,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经过千百年的风干,极易燃烧。如果是寺院,其内悬挂的帐幔、字画等物,进一步加大了火灾荷载。如果是民居,其内家具、衣被等,也是易烧不易灭者。
2.2殿高堂阔,连片成群,没有有效的防火分隔,极易蔓延。一旦其中一个建筑失火,就会引起火烧连营。发生火灾时回廊就成为火灾蔓延通道。文化古村落,也是民居连片,一旦起火,也是连片遭殃。
2.3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米,无疑限制了常规消防车的通行,一旦发生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大多数古建筑远离城市,道路崎岖,消防队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加上水源缺乏,一旦失火,难以扑救。而位于只有狭小通道的古建筑群落中某些建筑物起火,由于消防通道的阙如,消防车也是难能直临现场。
2.4由于建筑物自身,或其间的堆积物,或其间的电线与电气等因素导致起火,而起火因素多而不定,也会给扑救造成一定的难度。
3、“防”的对策和措施
鉴于既往火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惨痛教训,以及现存的古建筑仍然遭受火灾的威胁,我们需要给出消防的对策,加强防灾措施的实施。
3.1加强消防管理,杜绝“人为灾害”。古建筑消防工作侧重于“防”字。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要切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防火安全检查和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建立防火档案,制定灭火作战方案,实施严格的消防管理。[7]
3.2设置可靠的防雷设施。由于古建筑一般都建在较高的台基之上,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周围古木参天,极易引起雷电火灾。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应县木塔等古建筑在历史上都曾遭遇雷击。因此,设置有效的防雷设施是防火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并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进行检测维修,保证完好有效。
3.3建设消防水源和消防车道。考虑到有些古建筑位于山上缺水地区,可以利用现代动力设备安装由山下向山上专门送水的设备,或者建立消防水池。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景观的条件下,适当在古建筑群内修筑消防车道,以便消防车能直接深入到古建筑群内部,这样有利于出水、登高扑救,减少火灾损失。
3.4科学、合理设置古建筑火灾报警探测器。根据初起火灾较易扑灭的原理,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形象的前提下,合理的在古建筑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便显得尤为重要,且当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消防设计的其他部分也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时,应采取增设消防设施的方式来达到防火。如增设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的防火装置和排烟系统。
4、“消”的对策和措施要将消除隐患、扑灭火势落实到实处,还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4.1购买必要的消防器材并且能够使用,远水解不了近渴,当古建筑发生火灾时,城市消防队一时难以到达,利用以上装备就会使古建筑单位具有消灭一般和初期火灾的能力,达到自救的效果。
4.2古建筑所在单位及消防队平时应多进行调查研究,熟悉古建筑的位置、建筑形式、结构特点、重点部位、道路和水源等情况,要充分估计风力和风向可能对火势蔓延的影响,作好战前准备,制定灭火预案,并定期演练[8]。4.3灭火时快速查明起火部位、火势发展趋向和火灾威胁文物的程度,针对单体古建筑、古塔和古建筑群等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必要时,要进行破拆古建筑,控制火势。
4.4古建筑群中廊房、配殿发生火灾,已出现“火烧连营”之势时,要重点布置力量,保护大殿、厅堂等主体建筑和转移存放珍贵文物的建筑,阻止火势向其蔓延。
4.5在山区的古建筑发生火灾,如果危及森林的安全时,应在主要蔓延方向,对紧靠古建筑树木的树冠上射水保护,必要时可砍伐树木,开辟出防火隔离带,并组织力量,严格控制火势蔓延,确保森林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