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家族自治,在现代之前,中国的社会秩序其实是由家族来维持的。而家族的连接点就是祠堂,祠堂也成为了当时家族的政权核心。这样说来,作为政治中心的北方理论上应该建有更多的祠堂,而事实却是南方的祠堂要远远多于北方,尤其是两广与福建地区最多。南北祠堂相差悬殊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北方祠堂为何不如南方多?
先来看看祠堂的作用,1、凝聚家族成员;2、对家族成员起到约束;3、维护、巩固家族整体地位。了解了祠堂的三大作用,就不难知晓为何北方祠堂少于南方了。
北方正因为是政治中心,所以家族祠堂才少,因为政治中心的北方,曾多次发生兵灾,家族体系早就崩塌了,而南方很明显受影响要小。在安史之乱以后,北方便在经济水平与人口上落后于南方了。但北方作为逐鹿中原的的关键地区,其战乱的次数与规模都是远远大于南方的。像隋唐五代、金兵南下、蒙古南下和崇祯大旱,但凡每次改朝换代北方都要遇上一次人口损失一半(甚至以上)的战乱,看看明朝初年的山西洪洞大移民就知道了。
在这种烈度的战争灾荒条件下,北方千年以来一直居住在本地的家族已经相当少了,而移民杂居就成了主流,这种条件下北方的祭祖文化自然就比南方弱了些。同样情况下的四川恐怕也差不多。
为何两广福建地区祠堂较多?
而南方尤其是两广福建地区,在古代尚属于政治上的边缘地区某些地区甚至是蛮荒地区,此地的战争较少,经济较为落后,就需要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团结信赖的人,有着血缘关系的他们感觉彼此更为安全,所以他们跟希望以祠堂来团结众人,达到一种安宁。需要团结整个族的人,来对抗外界的一些困扰,灾害,此地
江浙为何成为南方地区的特例?
有人要问,为何属于南方的江浙地区,祠堂也不多,究其原因有二,江浙地区一是安居乐业,二是重人文,这两个地区的人,思想比较先进,经济也相对安稳,自然灾害也少。富裕有思想的地居民就更为趋向于个体性,因为即便是作为个体的他们也是“安全的”,也是可以满足基本需求的,对于家族这种东西就仅限于亲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