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宗庙是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在古代一定时期内,只有帝王才有权利建立宗庙,但规格数量都不相同,由此形成了严格的宗庙制度,即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那么庶人该如何追思自己的仙人呢?而后来的家族祠堂与当时的宗庙制度又是什么关系呢?
追述宗庙制度,是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到了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可以说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但有一点必须提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但是这些家族宗祠,只有后来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依然称宗祠。
在大小城镇,凡大家族都设祠堂,正厅一般用来供奉祖先和进行议事,由族长主持,另外祠堂中的主祭---称宗子,还有管理全族事务称宗长,可以说家族祠堂是旧时宗族制度的产物,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但它的建制并无明文规定,规模也有大有小。
随着社会的发展,它除了供奉和议事之外,还具备了越来越多的而功能,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汉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的同时,也是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还是当时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汉族民俗文化的代表。
这座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的的圣殿,是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家族祠堂,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