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古建专家孙统义 一位古建专家对道台衙门的坚守

日期:2017-04-24     来源:www.99gujian.com    作者:99古建    浏览:11    评论:0     标签:古建筑大师 古建筑保护
核心提示:印象中,高楼林立、食肆遍地的文亭街熙来攘往、热闹非凡。文亭街8号,一处被铁栅栏包围,正在施工的建筑,在周围环境的映衬下显
 印象中,高楼林立、食肆遍地的文亭街熙来攘往、热闹非凡。文亭街8号,一处被铁栅栏包围,正在施工的建筑,在周围环境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一块石碑静默地提醒着人们,这座正在修缮的建筑特殊身份: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海道署。2016年秋季,徐海道署保护修缮工程开始,这意味着今年,它将不再蓬头垢面呈现在世人面前。

道台衙门

阅尽徐州近代百年风云
国家级古建专家孙统义 一位古建专家对道台衙门的坚守

徐海道署俗称“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徐州地区及民国时期徐海道的最高行政机关。道和道员制度形成于明代,清袭明制,并进行改革。徐州道在清代以所辖地区命名,其职责为掌管徐州一地,属于守巡道,是省级政权派往各地的监察机构。道的长官俗称道台,署是指道台办公的地方。

据我市文史学者李世明先生介绍,徐州有州衙门、府衙门等共八大衙门,而这座徐州道台衙门是徐州行政级别最高的衙门,也是留存下来年代最早的行政机构。明洪武年间,徐州道台衙门建立,其名为东察院。明正德年间改成道署。明末时期黄河泛滥,徐州道署被淹,曾一度迁至云龙山,至清乾隆年间才迁回今文亭街位置。徐州道最兴盛的时候是在那个时期,其规模庞大,重建的很好。清光绪时期,徐州道发展最为低落,管理范围仅有徐州。而到了民国初年,徐州道更名为淮徐海道,管辖十二个县,统辖前清徐州府,海州直隶州属地、铜山、丰、沛、砀山、萧、宿迁、睢宁、东海、灌云、沭阳、赣榆12县署。到1928年北伐成功后,徐州被确定为管辖8县。

解放前,道台衙门见证了徐州的诸多大事:张勋退守徐州时的“大帅府”、蒋介石和冯玉祥在此结盟誓师开始二次北伐、李宗仁的台儿庄战役指挥部、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组成的军事调停三人小组在此办公、淮海战役时期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部……可以说道台衙门不仅见证了明清两代徐淮海道署兴衰起落的历史,更阅尽徐州近代百年革命风云,所以对其保护修缮的意义重大。

儿时经历

对道台衙门产生深厚感情

在徐海道署保护修缮工程的施工现场,一位头发几乎全白的老人时而绕着工地一圈查看,时而走进施工场地内指导,该项目的负责人黄经理也频频虚心向他询问。他就是国家级古建专家孙统义先生,2016年,他的“徐州古民居传统营造工艺”成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起对徐海道署的保护和修缮,李世明先生说,孙统义先生最有发言权。

今年72岁的孙统义先生,是铜山柳新人。他说,受省文物局的委托,他对徐海道署保护修缮工程进行指导。他坚持认为,只有尽可能地使用原砖原瓦,按传统工艺修缮,才能把这座古建筑修旧如旧,让古建筑在高楼林立的今天大放异彩。

说起和道台衙门的结缘,孙老先生陷入沉思,俄而才缓缓说道:“解放后,我母亲曾在这里当保姆,我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据他回忆,小时候在农村生活非常困苦,母亲每月工资仅12元,父亲体弱,不仅需要营养补给,还要看病,家里经常缺米断面,所以他一个月要来道台衙门借四次钱,每次都是独自一人往返柳新和道台衙门之间。约15公里的路,在那个无车的年代,十二三岁的他只能靠双脚走。即使路途艰辛但他依然激动,因为每次能借到的两元钱就是家里生活的希望。

“那年春节,我家已经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我母亲一早就出门给领导王处长拜年去了,我奶奶带着我站在村口往南看,那天下着大雪,我和奶奶等了很久很久,直到中午十二点多, 才看到母亲的身影越来越近,她瘦弱的身躯扛着一袋面,就是用那被裹过的三寸金莲一步步走回来的,其间还翻过那座九里山。那袋面也是王处长家省吃俭用存下的,送给了我们,我至今都对他非常感激。而母亲背着面、在漫天飞雪中的那一幕,始终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孙老先生再度停顿,片刻才接着说,“我对道台衙门有感情啊,所以我得为它做点啥,不能让这么重要的徐州地标消失。”

二十多年坚持呼吁修缮道台衙门

据孙老先生介绍,在1948年剿总司令部时的徐海道署布局图上清晰地显示,约有房屋95间,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大门、大堂、二堂、三堂、后楼,左右配以厢房,厢房两侧配东西两院,当年作礼堂、办公厅、办公楼、军官宿舍等用途。如今只留下了照壁、大堂和一座小洋楼。大堂年久失修,墙壁多处破损,门窗木结构也破烂不堪。西墙上部出现一个数平方米的大洞,屋顶瓦片多处缺失,甚至出现一两处较大的破洞,里面堆满了杂物。看到昔日辉煌的道台衙门变成这样,孙老先生感到非常伤心,他说,为了救救道台衙门,他二十多年来不断向多个上级有关部门呼吁建言。很多文史专家、建筑学者,特别是我市的专家们也都加入到保护道台衙门,保护古建筑、老房子的行列。

孙老先生认为古建筑是建筑文化、建筑艺术,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它们大都蓬头垢面地被藏在城市的角落里,不为人所重视,一旦发现其价值,就会大放异彩。特别是徐州的道台衙门,经过保护修缮,肯定也会大放异彩。因为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诸多大事件都发生在此。让他欣慰的是,经过市委市政府、徐州老文化人的坚持,市文物局经过与驻徐某部沟通协调,最终达成保护协议,这场呼吁20多年的保护修缮工程终于在2016年的秋季开工了。

几乎每天都查看现场的古建专家

在采访现场,施工方负责人黄经理告诉记者:“孙老几乎每天都会来现场查看,如果有哪天不来,肯定也得打电话询问。我们真的很感动。”在现场记者看到,孙老先生不但能准确估算尺寸,还对砌瓦工艺要求严格,并且对用料的产地,木料的干湿程度都有要求,仔细而精准的态度,让人感佩。而对于此他却说,这都是应该的。16岁就学古建筑工艺的孙统义先生,到了1978年改了行,成了一位文化站长,但他并没有忘记古建筑工艺的传承,而文化站长的岗位,让有心的他把古建筑和文化联系起来了,他形成了一种意识:古建筑是传统工艺,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何让古建筑、老房子发挥其魅力成了他思考和实践中的重大课题。

“你看这道台衙门的修缮现场,有些是可以用电锯来加工的,但有些东西是不能用电锯的,就得真正地按传统工艺手工制作,机械始终代替不了人工制造的那种感觉。”孙老先生指着大堂内,一位施工工人正站在高空的梯子上,用锯手工锯木头,而在大堂外,一位木工正在用刨子手工刨窗户,这些形象仿佛把记者拉回到上世纪的工地上。

“古建筑的修复并不是从其他地方拉来旧砖旧瓦建设,应该是原砖原瓦,只有用本身的东西来建造才能算修复古建筑。”孙统义先生说,道台衙门原本是砖木结构,比周围地面要低30多厘米,专家们商量后,将房屋基础修建时向上抬了约50厘米,这样能保证文物的延年益寿,和周围的环境会协调,地基基础避免受潮损坏。墙体部分经过多次战乱和修补,材料质量不好,不能继续使用,所以此次整修时基本都拆除了。在整个木结构中有的木材损坏的程度很严重,所以对需要更换的木材进行了更换。支撑房屋墙体的柱子是红松材质,有从根部烂掉的柱子就被新的红松柱子替代。修葺后的木结构中保留了十来根老柱子,其中有6根大柱子都已经干透了,继续保留使用。屋瓦则大部分用原来的旧瓦来做。

谈到对道台衙门的建筑理解,孙统义先生说,徐州道署是北伐胜利后,国民党作为军事机关重新设计建造的一个建筑物。作为会议室礼堂所用的,其造型、结构与原来的衙门不同。但用了一些衙门的砖瓦构件、木料构件和石头等。因衙门的基础比较小,不适合其继续使用,所以该建筑的基础是重新建的基础。在施工工艺上也都采用了新技术,梁架都是近现代风格,有西方的印记。屋瓦使用的是民居的合瓦,这打破了清代官瓦按等级划分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一座根据功能需要涉及的官式民居结合的建筑。他说,从道台衙门的建筑变迁就能看出,以前人们在对待老房子的变通之处,眼下很多老房子、古建筑都在一天天的消亡,希望今人也能够变通地去保护它们,让古老的建筑工艺和古老的建筑构件发挥出新的作用。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百年古建筑被曝出租经营 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篇:山西吕梁破获系列盗窃古建筑构件案 流窜多地专偷乡野古建

 
 
更多>墙裂推荐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