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复大师何湛泉: 在守望中等待陶艺复兴

日期:2017-04-02     来源:www.99gujian.com    作者:99古建    浏览:18    评论:0     标签:古建筑保护
核心提示: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何湛泉常显得格格不入,但正是这些格格不入,造就了这位在古建筑修复领域首屈一指的大师。一年打磨一件作
 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何湛泉常显得“格格不入”,但正是这些“格格不入”,造就了这位在古建筑修复领域首屈一指的大师。

 古建筑修复大师何湛泉: 在守望中等待陶艺复兴

一年打磨一件作品

走进菊城陶屋,一眼可以看到何湛泉视为珍宝的柴火龙窑。从慢火开启到烧窑结束,需要18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能掌握好上火燃烧的两个小时,是龙窑成败的关键。何湛泉从最开始的“烧一窑坏一窑”到如今接近九成的烧成率,前后历经了30多年。

这30多年里,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何湛泉却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老本行。这坚守,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显得有些“特别”:外面供应商已经生产出了专门用于陶瓷制作的泥土,但他非要亲自从泥井挑选提炼调配;外界早已有现成的化工材料,他却偏要自己用植物和矿物调制釉料;外界早已通过流水线实现规模化生产,一小时可生产上千个产品,他却偏要耗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打磨出一件作品。

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何湛泉也经受过许多诱惑。“20多年前就有朋友对我说,你练就满身本领,不实行产业化生产做大太可惜。”他却坚守着作坊“执迷不悟”。“我坚决不让作坊人数超过30人,因为一旦产业化,做出来的东西就不是作品,而是产品。”

“我认为龙窑就像一架飞机,里面有经济舱也有商务舱,放在不同位置烧出来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一色入窑,出窑万彩’,只有真正懂欣赏的人才能读懂它的价值。”在长达18米的柴火龙窑面前,何湛泉用一个颇为现代化的比喻,表达对柴火龙窑这个传统事物的看法。

不爱高楼偏爱锌铁棚

1983年,何湛泉学师两年之后,拿着全家仅有的积蓄——3000元开始创业,但由于烧制技术不过关,“烧一窑坏一窑,基本每一窑都失败”。随后,何湛泉通过无比艰辛的努力,才取得今日的成绩。

在这过程中,他培养出来的工艺师傅,通过机械化、批量化生产,很快在这个行业里找到赚钱的机会。面对“高楼大厦与锌铁棚”的差距,何湛泉却不为所动,依旧我行我素。

就在许多人都习惯对着现代化生产设备“复制粘贴”时,他宁愿花上一年半的时间去雕琢一条长9米多、高达1.68米的大型人物屋脊,为的是“传统屋脊工艺能与粤剧艺术博物馆共存”;就在许多人在为“总经理”等职位奔波的时候,他更珍惜的是获得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其编撰个人书籍的宝贵机会;就在身边许多人早已发财致富时,他更看重的,1997年时石湾陶艺一代宗师刘传的一句“石湾陶花小榄开!”

“我要做的是今天的文化,明天的古董,未来的历史。”在名与利之间,何湛泉早已心如明镜。

一生甘愿做陶艺的“奴隶”

历经30多年的时间冲刷,在何湛泉身上,除了多了几分沧桑、名声更为响亮之外,身边的很多事物似乎跟以前一样。

30多年前,他曾以“日踩一吨泥”铸造陶艺界传奇;如今穿上工作服的他,依旧跟普通工人没什么两样。30多年前,从第一窑开始,他就用笔头记下烧窑的经验和教训;如今烧过数百窑后,他依旧延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习惯……

在多年的坚守中,何湛泉并不是没有碰到过走出锌铁棚改变命运的机会。“大约在17年前,有一位老板很喜欢收藏我的东西,他说你总是‘藏’在角落里,太可惜了。你要多少钱我都给你,你就帮我专门开拓一条生产线。”何湛泉听完就当场拒绝了,“我收你的钱,就必须听你的话,这对我一点诱惑都没有,我这辈子只甘心做陶艺的‘奴隶’。”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这句话是对当前陶艺行业发展际遇最好的解注。当传统手工业普遍面临“坚守容易传承难”这个困境时,何湛泉却在转角处遇到了春天——在机器化生产的时代,很多工厂濒临淘汰,而他却在守望里等来了传统行业的复兴时期。“现在外面做传统手工的越来越少,我们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山西252处文物古建开放“认养” 已收到约50处古建的申请

下一篇: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邵武举办 保护不同水土的特色古建筑

 
 
更多>墙裂推荐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