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它真的在呼吸。
3月的广州迎来了湿漉漉的回南天,而几年一轮的陈家祠灰塑修护也正在紧张进行。走进这座集岭南建筑技艺大成的建筑物内,记者却丝毫感觉不到潮湿。那是因为,青砖墙体在吸收湿气,屋顶灰塑在吸收湿气,石阶地面在吸收湿气。而待到盛夏干燥之日,它们会呼出水分。
这是岭南古建筑在应对当地“湿、热、风”等独特气候时,所作出的平衡和循环。
这种智慧展现在方方面面,记者只能略悉一二。就连毕生从事灰塑修复的非遗传承人邵成村也说,“三十多年我仍未读懂包括陈家祠在内的岭南建筑,它们的每一点都有智慧,都是经典,是祖先为我们创造的价值,为我们创造的GDP。”
如何对这种智慧加以保护和继承?采访中,专家们给了许多建议。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介绍,他们正在尝试将传统建筑工艺和材料积极运用到现代生活中。但是,他也直言,目前遇到不少挑战,比如,“青砖不许生产,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绪洪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保护古建筑不再受外力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