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从不宏伟。园林艺术很亲密人性精细,没有宏伟的有些孤立的西方园林的感觉。即便是皇家园林也不失这种亲密感。然而凡尔赛只有在拥挤的礼拜日才不感到荒凉。皇家和平民建筑中的对称在园林里根本就没有。享受才是园林的规则。西方园林则把对称发挥到一种愚蠢的程度。
第一个认真学习中国园林的外国人叫Sir William Chambers,他的书中试图说明中国园林的奥秘。清乾隆来过中国正值中国园林艺术鼎盛时期。最后结论是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都不错。都是和自己的艺术,哲学和生活和谐统一的。
东西园林之间的是the Alhambra of Granada。 这里的一系列院子很像中国园林里的院子,可是花草水池都是欧洲式的几何和轴线构图。虽然非常对称可是看不出西方园林的僵硬。
罗马的园林乃欧洲美洲园林之祖,尤其是地势和气候所给与梯形格局和富饶的植被尤为精彩。花坛,大理石,阶梯都形势感极强。松柏庄严的排成行。所以说意大利的园林的这些特点确实成功的给人惊喜地印象。进入Villa d’Este at Tivoli先是廊子和阴暗的大厅,然后突然间奇妙的景象映入眼帘。中国园林也是如此。观者不是一览无余而是片断的惊喜接踵而至。罗马房子的平台虽也类似却完全丧失了这些惊喜。
中国园林不是给许多人设计的。西方园林里轴线和交叉路解决了人流的问题,在中国园林里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人们不是想通过而是想游憩。长长的廊子,窄窄的洞门还有弯曲的部分都不是为人流设计的。阶梯,小桥还有湖石都不是为了讨好孩子的。它们是用来沉思和冥想的。
尽管中国的园林艺术是精细的,但植物通常都没有人工加工的痕迹。你找不到裁减的笔直的树篱,也找不到几何图案的花丛。 欧洲景观建筑师对植物的滥用,中国建筑师都给了园林里的房子。 自然不经修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没有草坪。宏伟的柏树的林荫大道,黄杨的裁减成形,喷泉,所有这些都太折腾自然了。尽管这样,西方园林都没有摆脱荒凉的景象。
中国造园的目的是陶醉与欣喜,基本上是智慧的艺术。我不想说参观者最知道其中的奥秘。 现实的烦恼不打扰他的身心,一旦他不想在园子里他就生活在图画里。 诗词碑赋把他的想象带走,迷人的景色使他好奇。 每个元素就想应该出现在画中的元素。 中国园林其实就是一个3D的国画。和中国画一样是主观表现的。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离开Frascati and Tivoli 你一定对意大利的园林有活力宏伟庄严的感觉。 中国园林并不想吓倒你,它让你感到舒适与杂乱。 门一关你觉得你从美梦中醒来。
日本园林,虽然源于中国,布局的习俗化大于复杂化。 日本园林设计者对石头的选择都要看它的符号化意义。甚至用它模仿泉水的瀑布与池塘,植物和矮小或干脆省略。 整体看来日本园林还是很开敞的。不像中国园林那样分成若干的区和院廊。实际上,日本园林体现了西方园林的“原始森林”的想法,区别是日本园林给与了其神秘象征意义。把宇宙融于一个缩小的世界。
园艺家不能设计中国园林,景观建筑师也不行,因为他考虑景观大于建筑。诗人,学者还有和尚过去都把园林做的不错。但是总的来说,想成为一个好的园林建筑师,就必须先成为一个好的画家。
中国园林基本上是图像艺术的一个分支。它没有原因,没有逻辑也没有公式。小径,廊子,和桥的之字形的排列根本无理可依,唯一能解释的说法就是画理。这总是给中国园林一种过分修饰的感觉。但同时又使人欣赏到精美的漏窗和隔扇, 优雅的门洞,还有那五花八门的铺地。这些都和日本园林枯山水的简单形成鲜明的对比。(Oswald Spengler, 在书中曾说中国园林里的小径是受道教影响的,可是道教古意是说笔直的。
中国园林通常高墙环绕。不同的院子之间也是被墙隔断或许有走廊在墙的一边或两边。除非坡度太大,墙总是把园林和周围的世界分开。 多数情况白墙上有漏窗薄薄的砖组成不同的图案。 当阳光打在漏窗之上美丽的光影十分迷人。 当光从不同的方向打来,漏窗会完全呈现不一样的样子。漏窗设计不拘一格。一个园子很难找到相同的漏窗。
南方园林的墙都是白色。这就给日光或月光的竹影提供了场所。白墙,绿竹,黑瓦还有木作形成了中国园林里的主色。墙顶一般是波浪状,有了瓦片显得轻巧了许多。 这种想法有时做的有些过分,加上头尾做的像个龙。
墙很少笔直。缠绕蔓延,它或许停在亭子里或者山上。 它又或者弯曲或者在湖石的掩映下继续。
门洞和窗格设计的多种多样是中国园林的特征。门洞有的像月亮有的像花瓶还有的像花瓣。没有什么别的取景框能比这样的门洞更能表现景物的生动。 窗格子的变化有无数的形式,最小的像是半透明的贝壳。最好的设计是震撼性的简单的形式而非复杂繁琐。
中国园林的铺地由于使用的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无用的材料而使其更加有趣。 石头片,碎瓦,鹅卵石,碎瓷片都可以使图案形式上色彩上千变万化。 通常设计是对称的,多边形或四页花形的组合。 最普通的形式是“冰裂纹”图案。几乎粗鲁的制作如鱼,鹿,荷花或鹤的图案。
中国园林另外的一个特征是石。 它占中国园林一半的迷人之处。世界上没有别的地方这样为人造山如此痴迷。不错在西方园林有岩石洞穴,日本园林有石山但所有这些石头都没有经受水的考验。即使在龙安寺里,15个石头象征老虎与幼兽, 石头和山里的没什么区别。中国的石头则不同,石头是水作用过的石灰石所成。湖石,是从几百年冲刷得湖底采集而出,它们多孔,高瘦,奇形怪状。 也有从别的地方采的石头。 人进入园林必然会看到山石,不是山峰,就是堤岸,小山要不就是洞穴。有时石山成为园林的主题。
中国的艺术家十分热爱石头。不仅因为其吸引人的形,而且因为石头那种一成不变的人所无有的品质。中国历史上许多的名人都收藏石头或者崇拜石头。著名的宋朝书法家画家米芾甚至和一块石头称兄道弟。另一位元代画家柯九思更是对一块奇石充满敬意。现在这块石头竖立在江苏昆山的半茧园。石头赋予人性,便找到了知己。
第一个大型山石园林是宋徽宗建的。实际上该园可追溯到汉。徽宗本人是个不错的画家,爱石多于爱江山。他1117年到1122年主持建设东京东北的“艮岳”渡船满载太湖石拥挤于河道之间,至此太湖石奇贵,其它地方的石头就没这么值钱了。这就使得人们人工制石,把普通石头放入激流中冲刷一段时间就可作出一些有形的赝品。明末对湖石追求达到了及至。鉴赏家不惜巨贾购买。
关于叠山的论著不少。有的专攻山之大,奇峰峡谷岩穴。有的只是研究小山而已。张南垣,堆石以仿巨壑。因地制宜,崇尚自然,成功的用极少的材料勾勒出山势。戈裕良,一般让工人们在园中只叠一山之后再建洞穴。洞穴的做法一般是在洞口架以石板。戈裕良对此不屑。他则用真实石头堆很像洞穴的自然形成。
晚宋,浙江乌程进士叶梦德,购地盖堂称为“石林精舍”。 许多石头都来自弁山。史书记载他经常在山中观览,看见山中有石隐于土中,就派人把浮土剔掉,使山体玲珑空漏,他就陶醉于其间。
所有这些以石为主的园林里面,现存的只有狮子林。 石头追溯到公元1342年,一个和尚始建。石头除了和穴居人还有诗人有关,它同时在中国园林设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它把植物,水和建筑联系在一起。石头处于自然与人工之间,它把生命的意义巧妙的融入了人造的境界。意大利花园里的松柏有同样的作用,在Casino与黄杨之间起一个衔接作用。它和庄重的建筑很和谐,就像是我们说的石头和中国园林的建筑很和谐是一个意思。
一个可以把玩的有趣建筑就是在水边盖的画舫了。有时候建筑的灵感就是出于简单的需要。比如5世纪时候的一个皇子为了不让他父皇看到他的逍遥世界,就发明了隔扇以挡住父皇的视线。
这里还有一个灵巧的设计。 元代画家倪云林一次受朋友之邀前去赏荷。到了以后他什么也没看见只看见一个空院子。吃完饭回到同一个院子再一看,惊喜地发现一池塘的荷花。奥秘其实很简单。百多盆荷花眨眼间摆到了院子里同时水池灌以稍稍没过盆底的水。这样一个池塘的荷花就形成了。
当文人写园林的时候很少提及植物花草。基本上花草树木是用来掩映建筑的。 花总提因为它的清香更因为它的诗意,最尊贵的当属牡丹,芍药,荷花,紫藤,李树,月桂,海棠,茉莉还有菊花是最常用的。 当然没有竹子就不能叫园林了。通常的常绿树有松,柏,雪松。 树的种类无穷无尽,柳,枫树,梧桐,棕榈,芭蕉,榆树等等。中国园林里的嫁接和移植都是出名的。植物学家应该单独研究中国园林里的花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