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有关本命年的习俗禁忌

日期:2016-01-30     浏览:5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中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即个人出生时的属相,恰好是和当年属相相同,这一年就被称作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但也是因人而异。“本命年犯
概述:中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即个人出生时的属相,恰好是和当年属相相同,这一年就被称作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但也是因人而异。“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

 
本命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汉族民间已经深入广大群众之心,在中国,但逢本命年,每每总会看到一些人们被特别优待,比如被强制“穿上红内裤”,挂上“红绳”之类等等;这些一般出现在本命年即将过生日的人们,他们也往往会收到一些隆重的生日礼物,为的是图个吉利。
 
汉族民间有种说法,说人们在“本命年”里会遭遇厄运,常常会遇到很多不遂心的事,比如生病,破财,犯小人,婚外恋等;甚至做出一些平时看来荒诞不经的事情来。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本命年顺,则一顺百顺,鸿运当头,势不可当;本命年背,则到处是关口,满眼皆门坎,霉运到家。也正因为说法不一,人们对本命年就有了很多的想法,很担心自己在这一年的运势,希望能平安度过这一年。也就因此形成了很多与本命年有关的习俗禁忌。
一、扎红腰带
每到本命年时,汉族北方各地,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俗称“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袜子、红裤衩(俗称“本命年老三样”),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即便是在很多汉族传统民俗已经少有人知的情况下,这一习俗却仍然经久不衰。特别是每年快要过春节的时候,即将面临自己本命年的人们,都会引起重视。这也就是现在市场上被称为“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热销的原因之一,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认为这样便可消解灾祸、化凶为吉。
 
二、拜祭“本命神”,以求延寿
本命神的说法来源于道教。道教吸收汉族民间流行的“本命”说法,提出“本命星”、“本命年”“本命日”的理论。凡本人的出生年在六十甲子干支之年,叫本命,元辰,也叫本命年。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自然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有着天然的亲和关系。
 
对于本命神,有的地方叫“本命守命星君”,有的叫“本命元辰”,统称为六十甲子神。以甲子年为首,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命神。如民族英雄岳飞生于公元一一零三年,夏历癸未年,他的本命星君为“癸未太岁魏仁二大将军”。按照道教说法,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本命年或平常年份礼拜本命元辰,会消灾获福,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三、穿红色内衣裤
本命年穿红色内衣裤的习俗,在各地都很流行。但很多地方习俗认为,这种红色内衣、内裤一定要别人送,据说这样的话,辟邪的功效会大大加强。
 

 
四、佩戴貔貅
本命年佩戴开光貔貅,貔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有将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
 
五、垫红色鞋垫
本命年穿红色鞋垫,有踩尽天下小人,诸事顺利,让好运从每一步、每一步开始的寓意。
 
六、避血光之灾
本命年于很多人都认为是会有血光之灾,而躲避方法更是多样化。玄学者研究容易且有效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洗牙;第二种是多去捐血,则可躲避。本命年并非可怕,只是人的情绪会受影响比较大,此时可出外游学,多旅行或者跟朋友聚会多一点以化解情结绪郁结。可避免一些不必要发生的情绪意外。
 
据考证,“本命年”这一说法早在西汉就有了在中国古代,人们是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天干地支的组合来记住所生的年份,为了便于记忆和推算,人们就采用鼠、牛等十二种动物来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方法,每年用其中的一种动物来作为这一年的属相。而汉民族的本命年就是按照十二生肖属相循环往复推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12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己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量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中国许多民族都有重视老人的60岁生日的习俗,俗称“花甲”,花甲为一生中第5个本命年,也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须好好庆祝,以此寄托人们企求长寿、健康、吉祥的愿望。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中式古典家具成就了现代中式风格的诗意生活

下一篇:传统中式婚礼中的茶文化蕴含着特殊的亲人情结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