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庆西 贾珺:古建筑价值与保护

日期:2015-08-31     作者:99古建    浏览:138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编者按】 10月10日下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楼庆西教授、贾珺教授做客腾讯书院,就古建筑的价值与保护进行对话。两位教授从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实用、艺术、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经过中外文物的保护情况对比,提出了当今社会的不同主体应该如何重审、保护中国古

【编者按】10月10日下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楼庆西教授、贾珺教授做客腾讯书院,就“古建筑的价值与保护”进行对话。两位教授从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实用、艺术、文化价值进行分析,经过中外文物的保护情况对比,提出了当今社会的不同主体应该如何重审、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意见和看法。

 

楼庆西 贾珺:古建筑价值与保护

 

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

楼庆西: 中国古代建筑影响深远

腾讯书院:古建筑既是具像的史书,也是传世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的古典建筑都是独树一帜的,那么相较于西方中国古典建筑的工艺究竟有哪些独特性?

楼庆西:林徽因先生在《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这篇论文中提出,中国古建筑最大的特征,是木料做成的框架结构,这跟西方古代建筑以石料为主非常不一样。这种木质结构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接头部分用榫铆柔性的接点,加上木材本身的韧性,能够抗拒突然力量的冲击。突然受到地震冲击也是墙倒屋不塌。

第二,木结构将屋顶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地面,所以墙不承重,建筑之间开门窗比较自由。如果不愿意开门、窗,全是墙,变成仓库也可以,全是开门、窗,变成厅堂也可以。如果不用墙、门窗,变成凉亭也可以,随意自由变换,而西方以墙为承重的建筑是不可能的。

这样好的建筑结构如何在现在得到传承?有些山区,比如广西三江地区,是侗族居住区,山林上生长了很多建筑杉木,现在的人们依然按照传统方式,利用这些杉木做吊脚楼。这种传承方式完全保留屋结构的本性和优点。

第二种传承方式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用小木料特殊结构拼接起来,变成屋架,克服木料长度受到限制所导致的跨度太小问题。举个例子,上世纪50年代,北大、清华各盖了一所大食堂,同时可以容纳两千多人吃饭。这个屋架采用一米多长的木料,将列环的节点拼起来,拼出的跨度有28米。还有一种办法:用碎木料用粘合剂,不用拼成跨度更大的木结构,依然保留木结构的特有的韧性。

林先生特地提到了,木结构跟钢筋混凝土结构相融合,因为钢结构也是构架。这样,我们就有可能用现代技术复原古建筑的面貌。比如过去燕京大学老办公楼,还有文津街国家图书馆老馆、协和医院,都是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完全按照木结构的仿古形式建造起来。

举一个香山饭店的例子,大家请看图片。香山饭店看上去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神韵,但用的材料却是全新的。梁思成生前曾经想到,中国新建筑应该是“新而中”,或者“中而新”,是中国的,但是新的。

 

 

楼庆西 贾珺:古建筑价值与保护

 

北京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的设计者贝聿铭大师是苏州人,熟悉而且热爱自己本乡本土的建筑,因此效仿了苏州建筑的特色。香山饭店的室内运用了苏州建筑特有一些窗花构筑一些新的构图。苏州园林的原洞门放置在大厅里,变成具有装饰意义、没有实用意义的构建。

这是传统的以白墙壁为主,以植物、山石为画,营造出素雅的画面。这也给我们一种启示:中国古建筑不仅是木质结构可以借鉴,甚至建筑群的修造、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比如建筑的装饰,中国工匠善于把中国建筑的每一种构建,几乎从屋顶从到基础,每一种构建都美化,成为一种装饰。这些经验在现在的创作当中都是可以继承的。

楼庆西:古代建筑的装饰精美绝伦

腾讯文化:楼老师从中国建筑工艺讲到了古建筑装饰方式,中国古建筑每个部位都会详细装饰一下。除了一些现代传承的例子,楼老师是否准备了更多关于古建筑装饰艺术的欣赏?

楼庆西:和大家一起分享举隔扇门和屋顶。大家非常熟悉的紫禁城太和殿的隔扇门,一扇一扇从上到下,上面是采光的,宫殿的颜色大红大金,用龙做装饰。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其中一扇隔扇门共有57条龙。室内隔扇门,可以避免风吹雨淋,很多特种工艺都用在隔扇上。而细节部分,工匠们用压制成龙的装饰,贴在木板上,或用景泰蓝工艺,或用诗词、植物绘画体现某种人文精神。

宫殿内部的一些隔扇,完全用漆器来装饰,门板上用漆画表示。普通民间,普通寺庙和住宅里能看见:左边一条是荷花、荷叶和仙鹤,取“合和美好”的谐音。左边这张是梅花跟喜鹊,喜上眉梢。这幅很有意思,云南一个寺庙里,一共六扇隔扇,一幅是完整的喜上眉梢的花,梅树从左到右排列;背景立着竹子,下面有喜鹊,六扇是一幅完整的构图。但是取任意其中一扇、两扇独立出来,也能够独立成画。

 

 

楼庆西 贾珺:古建筑价值与保护

 

“合和美好”六扇门

南方隔扇的特色在于纹路,冰裂纹。冬天结冰,用脚一蹬,冰裂纹就出来了。放大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交叉口上有梅花。冰裂纹上的梅花象征着腊冬严寒,万花凋零,只有梅花独树一帜。还有一种纹路是万字纹,万字纹是佛教的记号,本来没有发音的,后人用“万”字表示。另外,门窗上很多雕刻,人物、植物、动物,都有各自不同的人文含义。

玻璃在中国出现得很早,但真正用在建筑上还是明清之后的事情。广州因为对外交流多,所以比较早地在门窗隔扇上用玻璃。玻璃的装饰跟木质不一样,采用刻花,左边刻的是花卉,右边则是芭蕉叶子,上面居然还有很小的蚂蚱、蜜蜂,完全是一件工艺品。

这张是太和殿上面的正纹,有着三条交叉的节点,这跟阴阳五行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建筑因为是木质,所以最怕火烧,打雷就有可能引发火灾。古代不明白打雷的原因,也没有科学的防治方法,只能听巫术之言,将类似于鱼的动物造型放在屋顶最高的地方,可以降雨。后这个造型由鱼发展成龙。

走出京城到山西,在民间建筑上,各种各样龙的图案都出现了。而南方,广州的情况则不同。广东崇拜一种神鱼,消灭火灾,下雨,具有象征意义。这是葵纹,青铜器上经常看到,也是起到象征作用。我们看到,从宫殿到民间,中国建筑物的装饰形象的多样性。

贾珺:古典园林是最具综合性的空间艺术

腾讯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写意的意境独具特色,那么中国传统建筑造园的手法是什么?

贾珺:中国古典园林有三个大特征。首先中国古建筑有很多不同类型,我们有宫殿、闽剧、佛寺,楼先生已经提到了不同的古建筑形象,大家都能感受。所有这些建筑当中,古典园林是包容最广泛,最具有综合性的建筑群体的空间艺术。其他的建筑群以房子本身为主,但是园林当中看到的实际上是景观,不仅仅有亭台楼阁这些建筑物,还有假山、有水,还有不同的植物,甚至包括小品雕塑,所以这些东西合在一起,才能形成美好的画面,古典园林更加耐看,或者包容的东西更复杂。

其二,中国古代造园和西方最大区别,在于以模拟自然作为最高宗旨,所以常常把中国园林称之为东方自然风之源的代表,西方园林称之为几何式园林表现。自然并不是指未经过人加工的纯自然的状态,而是中国人心目当中最理想化的经过人工塑造的自然。越是天然形成的东西,实际上越是非常刻意的人工匠心设计的成果,这是古典园林特别强调的造园最高宗旨。

第三,古典园林是极度充满文化气息地地方,古代造园家是诗人、画家,山水诗、田园诗和园林相通,古代人造园把人生对于自然的终极理想,通过物质性的手段表现出来。我们看到所有景观,都不仅仅单纯是这些一花一树一亭一阁,这些物质本身,背后往往隐藏更多的历史文化典故,深刻的哲学内涵。

 

 

楼庆西 贾珺:古建筑价值与保护

 

苏州园林

古代建筑在当代环境中的激活

楼庆西:抽象性使得建筑得以传承

腾讯文化:古代的建筑除了刚才说到的艺术欣赏,可能还在最初更承载着一些伦理、道德、政治功能,这些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可能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了,在现代的建筑中,古典建筑中的礼乐文明、儒家思想,是否还有继续传承的价值呢?

楼庆西:建筑承载着一些艺术功能,也称为精神功能,但是建筑作为一个造型艺术,跟绘画、雕刻不一样。建筑只能通过群体、个体形象,表现一种气氛、感觉,雄伟或平和,热闹或宁静,华丽或朴素。如果进一步表现具体的内涵,需要靠装饰。建筑装饰跟一般的绘画雕刻也不同,需要考虑到结构,并且采用象征手法。

比如,古建筑只能用冰裂纹、梅花朵表现竹子、梅花,采用比较抽象的表现手法,这也决定了它能被人们长期欣赏。而能够传承的是从统治阶级到平民百姓的人生追求。建筑装饰到处都是蝙蝠,所谓到处是福。又比如,古代礼制以中为上,高为上,重要位置在中间。农村调查住宅,有一个堂屋,有一个条案,中间做中像。以中为上,现在老百姓还是如此。北京城的中轴线,也因为礼制规定以中为上。这些东西并不具象,所以继承了下来。

 

 

楼庆西 贾珺:古建筑价值与保护

 

古代窗户装饰

贾珺:颐和园体现了晚清政治格局

腾讯文化:颐和园毕竟是皇家园林,是不是暗藏着一些伦理、礼制我们平常没有发现的一些小秘密在里面?

贾珺:毫无疑问是这样的。颐和园始建于乾隆年间,但乾隆在位时并没有居住,只是游玩。后来慈禧太后把乾隆皇帝已经毁掉恩对园子重新整顿,起名颐和园,有颐和康乐的意思。今天来看,颐和园是晚清皇家唯一一个完整的,可以生活居住的大型皇宫,是紫禁城之外第二个政治中心兼生活中心。入东宫门开始,好几种庭院,举行典礼、办公、生活居住空间。伦理思想在这些建筑上面体现得更明显。在古代观念里面,皇家园林也是宫殿的一种特殊形式,同也要遵循一系列繁琐的伦理秩序。

首先皇家园林的建筑等级一定会高于民间。

再看里面具体建筑,等级最高的是仁寿殿,主要对外进行各种庆典,召见大臣,地位相当于紫禁城里面的太和殿,是颐和园中最高。皇室不同成员在颐和园生活,等级差异感非常明显,是整个中国王朝历史上罕见的特例。绝大部分宫殿的皇家园林,规格最高的宫殿是皇帝居住,其次才是太后,因为太后不掌权。但在颐和园中,慈禧太后所住的乐寿堂等级最高,其次是光绪皇帝住的玉兰堂,再其次是光绪的皇后、妃子们住的玉英馆。等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建筑开间数越多等级越高,台阶数,屋顶是掀扇还是悬扇、映扇,每个细节,用彩画和装饰方式完全不一样。

贾珺:四合院完全适合现代人生活

腾讯文化:贾先生有一本著作叫《北京四合院》,详细列举了鲁迅先生文化名人的故居,能不能讲讲传统闽剧的生活情趣?

贾珺:至少从两千多年前开始,中国主流民居形式,一般是围合的院落式。经科学检测手段可以证明,合院住宅是相对理想居住环境,成本比较高,用地面积比较大。同时这样合院住宅有很强方位感,通过不同方位反映家庭成员地位和本身。最为突出的是北京四合院,从元大都时代开始,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大家住在宽窄、大小不等四合院当中,这种情况经过明清达到很成熟境界。一直到民国时期,还是北京主流的一种住宅。

 

 

楼庆西 贾珺:古建筑价值与保护

 

北京四合院

明清时期好的四合院很难进去。现在大部分开放的是民国名人文化故居,这些四合院有一些特点:规模尺度不是特别大,是一个知识分子比较中等的家庭的生活场所。其二,仍然保存着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第三,这些建筑暗示了四合院非常强的适应性或者可变通性,这样老的住宅形式,只要加以改造,不破坏传统面貌,同样非常适合于现代人生活。文化名人亲自主导设计,或者有自己想法,比如说鲁迅先生在阜成门内的故居,他自己画一张草图,一直流传至今。这些四合院,不光可以看到传统建筑的很多特点,还可以看到民国时期这些文化名人的生活环境,包括特定的一些很有情趣的东西。比如茅盾先生在院子里专门做了秋千,给孙女玩。老的建筑传统民居,并不是死气沉沉的墙、屋顶、窗户这些物质性存在,而是文人生活过的场所,竟然厮人已逝,但是这种气息承载了某些可以传承的文化价值。

楼庆西: 保护民居比保护宫殿困难

腾讯文化:贾先生提到非常遗憾一点,现在开放的好四合院,只剩下名人古居。楼先生在全国各地做传统民居抢救性调查,您说保护民居比保护皇家建筑更难,这是为什么?

楼庆西:故宫皇家建筑,使用功能定格在1911年或者1924年,溥仪皇帝被赶出宫为止。现在的故宫只是一个博物馆,一个展示古代建筑的博物馆,没有内容、功能发展问题。但是农村住房不一样,从过去到现在,以至于到将来,都是人们生活的聚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而农村的老房子完全不适应新的需求。那么农民为了让自己的房子更好住,就要把原来的各种构造进行改造。比如把花窗户去掉,改成玻璃窗等等。其实花窗户有着独立的艺术价值。发展跟保护,有天然矛盾。从总体讲起来,保护一个古村落比保护一个故宫更有难度。

贾珺:中国的文化保护落后西方太久

腾讯文化:如楼先生所说,保护古村落非常难。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来世界遗产目录的数据来看,中国的遗产数量绝对名列前茅的,而这其中有大多数是古建筑群、古村落、古楼,这样看起来,似乎我们在世界上保护的还不错。但在潜意识里却觉得其实西方比我们保护得更好。这其中的这种认识错位,是什么原因呢?

贾珺: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上是全世界共同面临一个难题。人类社会本身一定要不断地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会变化,但是又尽量想保持文物的原状,二位之间一定是一个矛盾,刚才说到世界文化遗产问题,这代表着世界范围内普遍公认的最高价值的这些人类遗产。中国的确现在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意大利,但是的确这个也并不能证明我们保护工作做得好。文化遗产多,因为我们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域范围很大,有很多东西还能够保存到今天,意大利只相当于我们一个省的面积。

目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可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西方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却是很复杂的。首先,西方的文物保护的事业开展得很早,至少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已经有专门的文物保护官员了,而我们中国要到民国以后才开始有人提到这么一个问题。中国人长久把建筑本身看成是一种器物,没有当作古董、文物看待。当有了资金后,旧的庙宇被翻新。

其次,西方的建筑以砖石结构作为主题,本身本身相对比较牢固,和现代的某些设施更容易兼容,而我们是木结构体系,本身潜在的问题容易失火,古代需要经常更换构建,完全原封不动,房子会塌。

第三,对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全民文化意识比较弱,尤其是有主导权的地方领导和上级领导决定文物建筑命运,将很多古村、古镇、古街,瞬间荡平,为城市主街、新大厦腾地方。至少主政者脑海当中,这些文物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即便有价值,也要为经济让路。而西方一个学者说,中国人老讨论老房子该保护还是拆,在他们看来,这和大熊猫可以杀还是不可以杀,是一个不可理解的荒谬的问题。这种状况下,除了专业工作者之外,需要媒体、更多的民众,大家加入到古建筑的保护和宣传工作当中来,让我们的全民众明白,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所有公民的一个应尽的责任。同时我们不要认为旧房子,老的物件就是累赘、废物,它们实际上是一种更宝贵的资源,这种资源有可能直接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转化为经济效益,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文化记忆,一种精神存在。

挖掘古建筑的真正价值

楼庆西:古建筑摄影更应表现精神文化

腾讯文化:国家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冯骥才这样的文化名人有他的担当,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平时接触到古建筑就是到名寺古刹里面合影留念,我们的方法到此一游拍照片就算了,我们今天接触到两位老师,非常想请教,有什么方法能够拍一张好的照片,既能够体现建筑文化价值,又能够表现出它的审美价值。

楼庆西:首先要搞清楚建筑摄影要求是什么。我的认识是,调动应用一切的摄影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完美地去表现建筑文化。我们可以拿一些作品来看。比如说徽派建筑,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很喜欢。他是南方人,很喜欢家乡的山山水水、古村落,这是他画的水彩,水乡。同时,吴冠中先生善于抽象,具像到抽象,黑瓦、白墙、灰砖,最后抽象到全是黑白组成。对于南方建筑、江南建筑、徽派建筑的艺术认识和特点,摄影爱好者居然抓得住,而且抓得很准。又比如,门的文化。这个摄影家不是单独拍摄一个门,而是搜集很多门排列出来,变成一个门的集合,这个构思很有意思。再看下一张,这是一个破损废弃的砖窑,利用光影,把砖窑照成教堂的光影一样。建筑摄影有规定,人物不能出现,只能纯粹表现古建筑。

腾讯文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

楼庆西:这是国外的几个顶级摄影师做出的规定。但我认为在建筑摄影中把人物加进去,并不会分散建筑,反而能更多地表现人物气氛,比我们单纯拍摄建筑更有气氛、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比如,这位摄影作者抓住老乡手里要宰的两个公鸡。有了这个人、这些鸡,这个石头村子才更有生活气息。建筑摄影不但表现古村落的山水、建筑、道路、桥梁,还要蕴含农耕文化、服饰文化、器物文化。比如农耕文化中的丰收主题可以用晒满屋顶红辣椒、玉米、锅巴片来体现。又如,这张照片体现的是福建地区的屋顶。福建海风多,屋顶的瓦用石头压上。但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屋顶有着特殊的色彩美和形式美。还有,南方的四合院非常小,是一个天井。天井瓦要经常修葺,作者就抓住一个人低着头在修瓦的瞬间,画面非常生动。

 

 

楼庆西 贾珺:古建筑价值与保护

 

丰收

摄影比赛中的作品视野开阔,形式多样,富有创意。不但表现了各个类型的建筑,而且涉及面很广阔,包括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建筑装饰。原因无非三条,第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非常丰富,客观上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天地。第二,摄影技术、摄影艺术在中国有了极大的普及。有了手机的参与之后,普及面更广。第三,各个地方国际摄影节、摄影展,连续不断,我们能看到世界各国最时尚、最流行的建筑摄影流派。

 

 

楼庆西 贾珺:古建筑价值与保护

 

摄影作品

贾珺:很多人看古建筑是去旅游

腾讯文化:雪花啤酒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拍摄公益活动已经持续多年。贾珺连续六年担任评委,您参与的个人感受有哪些呢?

贾珺:个人的感受,首先是很震撼。对待同一座古建筑,建筑师和摄影师的眼光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在摄影师们的图像当中,我看到很多以前没有关注过的侧面、没有想象到的画面。古建筑本身是一件艺术杰作,提供给后人不同解读的方法,和无数种可以去拍摄角度和画面。

另外,古建筑摄影实际上是对古建筑文化进行普及和传承的方式。很多人对古建筑的观赏只是走马观花,留一张影就走了。通过古建筑摄影大赛的宣传,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沉下心来,多去了解一些古建筑的知识,包括背后隐藏的一些文化元素。这对于整体的文化复兴都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贾珺:古建筑研究的资金一直缺乏

腾讯文化:雪花啤酒和清华大学合作,有专业性的成就出来,二位合作的中国古建筑古书,雪花啤酒资助是古建筑最大的资助,似乎国家以前对古建筑的资助非常少,捉襟见肘,这笔经费进来之后,帮你们解决研究上哪些问题?

贾珺:国家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文物建筑修缮当中,赞助古建筑学术研究,但是单项从来没有达到过千万级数额。所以此次的资助对于我们来说相当于久旱逢甘露。以前古建筑研究相对比较冷门、清苦,这方面前辈都渐渐老去了;愿意投身其间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多,因为没有特别明显的经济效益,甚至没有什么出名的机会。但是仍然有一些人,愿意坚守在这个阵地。我们当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包括经费上面的困难。雪花这样的持续资助,应该说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

我们有了这些经费之后,可以推出古建筑古书和各个省古建筑地图。除了这些普及性的书之外,每年还将出版大型学术刊物,一些纯粹的学术性活动都可以随着这个项目一起来带动,能够代表当今建筑学术研究的一个高端水准。这笔资金还给了研究古建筑的人们很大的鼓励:我们不是只有这几个人在战斗,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广大的民众,并没有遗忘这个庞大的领域。

贾珺:民众的古建筑知识都不太健康

腾讯文化:企业参与到古建筑文化和传统文化保护,已经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此代表腾讯文化频道和网友向媒体请教一下,媒体以及观众参与传统文化保护,可以有哪些方式?

楼庆西:一句话,多宣传。

贾珺:我非常同意,再加上一个定语就是正面宣传,传递正能量。普通民众对于古建筑的了解和关注需要一个引导。比如我看到相对比较遗憾的一个情况,今天去古建筑参观,有导游。我曾经特别注意地听一下,不科学地讲,导游说的内容大概80%有误,甚至他宣传的可能是一些不太健康的古建筑知识。北京很著名的古建筑经典,比如恭王府,我去过不下二十次,有时候累了就坐下来听导游的讲解。他们说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跟和珅的升官发财有关。导游从游客一进门的时候就开始说,这个恭王府的花园是和绅建的,台阶是步步高升,斜廊是一步登天。恭王府虽然是和绅家,但是真正的花布是恭亲王重建的,花园本身跟和绅没有任何关系。我曾经问过游客,恭亲王是谁?游客说恭亲王不就是和绅吗。这就是进行通过不正确宣传造成的误导,是对古建筑戏说扭曲,没有什么价值。实际上真正的恭亲王在历史上的地位比和绅重要的多,这个花园真正代表的是北方园林艺术的精华部分,但没有人告诉游客。

 

 

楼庆西 贾珺:古建筑价值与保护

 

恭王府

很多时候,大家怀着一种很猎奇,甚至一种看滑稽的心态看古建筑,这对于古建筑本身和所有游客都是一个损失。希望媒体在这方面做出更好的宣传或者正面的引导。

总结:中国古建筑的辉煌不仅仅存活在历史记忆中,更应该在当代的语境下发挥自己独特的实用、艺术、历史文化价值。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来说,都应该重新理解和重视中国古建筑的现状和地位,更好地保护、开发中国古代建筑。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善用阴阳五行,和谐人际关系

下一篇:中国古建筑外观文化特色尽显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