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宫、寺庙或者一些大型古建筑的正脊两端都装饰有一件龙形的构件,这就是鸱吻。鸱吻也叫螭吻,或者写作鸱尾,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立于屋脊既是防水构件也是一种装饰,同时也取镇火之意。
今日古建知识介绍分享:明清时期古建上鸱吻的区别。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区别是可以从鸱吻背后插的剑把造型的不同来判断,这个观点犄角君还是第一次看到,觉得挺有意思,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来看一张故宫的鸱吻照片,这是明清时期鸱吻的典型造型,龙嘴大张吞噬着屋脊,尾巴上翘,其背上还有一条小龙在腾飞。
大多数鸱吻的背上都有这样一个附件,据说是为了怕鸱吻飞走所以用一把宝剑把它给插在了屋脊上。而明清时期这个剑把的造型是不同的,明代的剑把上是由五朵祥云组成,而云头的方向略微向鸱吻的头部方向倾斜一点。
曾经拍过很多北京的古建筑,按照这种说法找了找,果然发现了一些这样的剑把。智化寺的大殿建于明早期,虽后经历朝多次维修,但是主体建筑基本保留了明代特点,这是万佛阁殿顶的鸱吻,照这种说法看应该是明代原物。
而清代的鸱吻的剑把上的祥云是直上直下的,并没有向龙头侧倾斜。
因为北京现存古建筑虽然很多都是明代以前的,但是大多都已经过清代维修很多建筑构件都是后来换过的,所以也就带有明显的清代特征了。这张是北京孔庙大成殿上的鸱吻。
故宫虽然始建于明代,但如今的建筑上能看到不同时期的维修痕迹,这两种剑把形式如今在故宫里都能找到。
关于鸱吻剑把形制判断年代的说法不知具体来源于何处,到底是否准确犄角君也没有深究,不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略微了解一些古建知识也是蛮有意思的。
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小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