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明年,故宫内14800平米的临时建筑、违章建筑将全部拆除,只保留古代建筑和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复建的古代建筑。”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16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上表示,将拆除故宫内所有干扰古代景观的现代建筑。
此前,故宫博物院为了缓解办公用房、接待用房、科研用房、文物库房、食堂等房屋使用的紧张情况,曾经先后修建了59栋彩钢房以及建设了一些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临时建筑,分布在故宫古建筑群内,到明年,这些临时建筑将成为历史。
今年年初,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经央视播出后迅速走红,在豆瓣上的评分为9.4分,甚至超过了前几年备受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这部讲述了故宫文物修复人员“工匠精神”的纪录片让单霁翔特别自豪,“它记录了我们许多默默无闻搞修缮工作的工匠,一些90后、95后的观众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很多文物的修复都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工艺,他们都是兢兢业业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单霁翔在现场还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件漆器的修复用了7个月的时间,“因为在北方夏天的时候才能一天刷两道漆,平时只能刷一道漆,而这件漆器要刷120道漆才能刷完。”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文物修复的过程和成果,向外界展示文物修复的故宫文物医院将会在两个星期以后的1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每个观众都可以免费预约参观,也可以现场与我们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单霁翔介绍,目前故宫博物院共有180.7558万件套文物藏品,其中包括53000幅古代绘画、75000件书法作品、28000件碑帖、160000万件青铜器、32000件玉石器、367000件瓷器、180000件服饰,还有上万件外国文物,“包括2200架18世纪西洋钟表,世界上最大的18世纪西洋钟表收藏博物馆是故宫。”
近年来,故宫还逐步扩大了开放面积,包括故宫雁翅楼、寿康宫、端门等以前封闭的区域都是首次开放。“过去开放面积只有紫禁城的30%,前年开放到了52%,去年开放到了65%,今年开放到了76%,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开放到80%以上。”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用了三年时间把所有的水泥地面和沥青地面恢复成传统建材的地面,还开放了中轴线两侧的东西路,“这样就使人们不但看到紫禁城高大的建筑、宽阔的广场,还能看到绿色的空间、和谐的美景。今天人们进了故宫博物院不再是往前一直走,而是东边上城墙,西边看展览,人山人海的紫禁城一去不复返了。”
“希望人们再到紫禁城看到的是绿地、蓝天、红墙、黄瓦的美景”,单霁翔幽默地表示,“目前看来,我们除了对蓝天没有信心,其他的都已经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