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晋城古建筑 望得见山 看得到水 记得住乡愁

日期:2017-06-20     来源:www.99gujian.com    作者:古建筑    浏览:172    评论:0     标签:古建筑保护
核心提示:  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课题。现在城市在无限的扩张,大拆大建与城镇化建设,使得城市里的古建筑文化传承几乎没有了希望,仅剩的一
   这是我自己的一个课题。现在城市在无限的扩张,大拆大建与城镇化建设,使得城市里的古建筑文化传承几乎没有了希望,仅剩的一点“种子”就在乡村,我希望它还能发芽。
  从2006年开始,我因工作关系对全市各县区的传统村落做了一个为期5年的调研,基本上跑遍了南五县,情况很严峻。光是在沁水,泽州,阳城180多个村子,如果以半旧半新、文脉可续为标准,其中仅剩30多个村还有点希望。当然这个数据不是绝对的,或许还有意外的惊喜隐藏在山沟里。阳城县郊的南安阳村就是我调研中的一个惊喜。
  我的想法是在不改变古村落面貌的同时,实现隐形城市化。改造一个村落称不上“化”,一定要三四个并能连成一片,坐两站村际公交车,转一个山弯就能到另一个村庄,这隐含着一种密度和自然同时并存的新型城市结构,特别适合山水阳城的情况,而泽州大阳镇的东西大阳村、与近临的高平阁老村和良户村这一片古老村落,正是我要找的“种子”。
感动晋城古建筑 望得见山 看得到水 记得住乡愁
  泽州大阳、周村古镇乡村建筑原本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审美水平,绝不逊于南方水乡的乡村建筑,但整体的古建文化脉络都没有了,而新建防古建筑又缺乏文化脉络与古代建筑的传统手法,甚至可以说一个比一个丑。
  我们以保护老房子老宅院为前提,对那些老村中如癌症细胞的新民居,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就地重建,遵循整旧如旧,修旧如旧的原则;二是深度改造,不是简单的外立面涂刷,而是像老中医把脉一样,望、闻、问、切,根据每个建筑不同的风格进行深度改造,比如,是夯土建筑的,就用新夯土技术改造;是砖结构的,就去掉那些难看的瓷砖与涂料,用我们美院研究的抹泥技术来改造;是灰石垒砌的,就找古建筑专业施工人员让他们参与进来…….打造不同风格的“晋派”美丽宜居村庄样本。
  农村安居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一堵墙、甚至一个屋檐都可能招来村民的抵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师放低身段,不断修改设计方案。此外,在技术上,夯土、抹泥等一些老的建筑技术要不断创新,寻找新材料、探索新方法,说服村民接受它。为了延续传统村落的多样性面貌,设计中应错落有致,和谐自然,考虑到小院、堂屋、农具室、灶屋等,村民达到可以接受认可的程度。
  建筑修缮过程中我的基本观点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我们既需要民族的审美,也需要时代的创新和表达,二者是不冲突的。阳城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推进中,能把这么多连片的古民居完好地保存下来,又混合以有文脉传承的新创造,将为晋东南地域建筑文化特征的重塑带来不可估量的研究和示范价值,也为保持地域乡愁的新型城市化探索出了新路。
感动晋城古建筑 望得见山 看得到水 记得住乡愁
  我们应该在新一个五年规划下用5到10年的时间,根据晋城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打造七、八个风格迥异的美丽宜居村庄样本。就像泽州石淙头山水民居与成庄的古堡民居这种样本,既有“三晋的北方味道”,也有北方古代建筑的特点,在广大的晋东南地区还很有推广与传承的价值。
  林间山间水间,一茶一座一友,幽静伟岸的深宅大院,城牒跌璀的古堡,幽深曲折的街市,这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今年,泽州西北山峦中的大阳古镇,各路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各所名校名师来了,我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也来了,就连国外的建筑设计师都来了好几拨……
  村民的巷楼“闲话”
  日上三竿,大阳村村民张献平和妻子李云香端着饭碗在状元巷巷口,一边吃饭,一边与村民们拉家常。
  “巷楼”,是一座新造的楼,两侧有石刻,上有瓦梁,宜乘凉、避雨。从张献平家到这里,仅几步路,自从新巷楼造好后,巷里人都喜欢端着饭碗往这里跑。“这里凉快,大家都喜欢到这里来吃饭。”李云香说着,往嘴里扒了一口饭。
  张献平今年67岁,在街市贤德坊开了个布衣店,一直舍不得自己这个行当。
  他们家的老房子,砖木混合结构,两层砖式小楼,带一个小院,约160平方米,院里置有水缸和农具,显得很有生活气息。“房子是他父亲留下来的,已有300多年了,舍不得拆。”张献平说。
  这时,另一个端着饭碗的邻居插了一句嘴:“我们这有很多这样的老房子,有些已经很久没人住了,没想到现在却成了宝贝。”
  这些老房子已被镇政府保护起来了,“村里回购,我们这幢大概值十多万元”。李云香经营着家里的3亩田地,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不过,我们已经有新房子了!”
  说这话时,张献平在一旁微笑着,看得出来,老两口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
  石淙头村位于泽州西南山区的周村镇境内,村庄四面山峰拱卫,背依山脉斜坡,村前山脚小溪潺潺而下,沿着村庄流淌了几百年,恐怕只有那座400多年悬于巨大磐石之上的囤兵古寨才知道这个村庄的前世与今生。
  在村内这些老民居逼仄的巷道中穿行,泛黄的春联、烟熏过的青砖、斑驳的门窗抚首、沧桑泛古的照壁砖雕、精美华丽的木制雕刻和高大挺拔的门庭斗拱,以及沙石铺就古老的街巷,这些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盛极一时的往昔。
  20余幢古民居院落建造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形态各异,错落有致。大都几乎已没有人居住。正是这片老民居的朴素,打动了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这些老民居才是中国的,也是我们要传承下去的东西。”
  沿村外小河边上的水泥路往北至400多年历史的屯兵寨路上,新村与古民居群以经连成了一片。
  为了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村里正在迁出村民,移居到村外新农居点。新农居将与古村落风格统一,展现两个社会时期的石淙头村景,“让新村与古居能够相互映衬,成为石淙头美丽乡村建设的靓丽典范。”
  在今后几年,我们要呼吁政府着重抓好古村落保护机制,要给这些古村落建立档案资料,把山水文化古村落元素挖掘好、把体现当地社会历史文化古堡古镇元素保护好、运用好,让人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2015年,省住建厅确定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综合试点项目在全省推进,希望我们以沁河流域古堡通道为肌理,对全市古村落古民居建筑进行翻建、改造、修缮,打造出具有新型城镇化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给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板。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连滩古建文化景区】连滩古建文化景区艺术节_连滩古建文化景区景点介绍

下一篇:东阳“治危拆违”:保护古建守护乡愁

 
 
更多>墙裂推荐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