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建文化令人骄傲
我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每次听到知名学者讲起太原文化历史,我都特别兴奋和激动。
太原老城的范围即明清城墙范围大至是南至迎泽大街,北至北大街,西至新建路,东至建设路,太原老城有一半在迎泽区。而在宋代,太原城有四分之三在现在的迎泽区,明代太原城有近一半在迎泽区。这个地方出过很多杰出的人物,还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留存至今的璀璨古建,这些都是太原人的精神财富、文化灵魂。
时至今日,留存在老城内的建筑已经为数不多。有始建于元代的清真寺、明代的崇善寺、元代始建明清扩建的纯阳宫,还有清末建的文庙、清末明初建的山西大学堂旧址等。今天的太原古建,多数都是历史上地位重要、规模庞大、建设精美,或者有一定宗教、文化意义的建筑,他们就是太原悠久历史的见证。
这些红墙碧瓦、匾额楹对、牌坊亭榭、闲庭幽径,让人沉醉,让每一个太原人备感骄傲。
太原古建留存至今历经磨难
因为中国古建筑用材缺乏永久性及建筑形态的特殊性,太原留存到现在的古建并不多。特别是经过历代战争、灾祸和社会更迭、变迁与发展中不断毁坏与减少,能保存下来的,实属不易。
中国古建和国外的古建有很大不同。在用材上,中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建造时间短;而西方的古建筑多是以石材为主,施工缓慢,建造时间长。中国古建筑多是平面式布局发展,强调组群空间艺术,通过房屋围合院落式空间,其核心空间就是方正四合院,通过这种单元式空间组合不断扩展就形成规模不一的各类建筑群;而西方古建筑强调单体高大表现,用石材一层一层建,而且表面布满雕刻、建设速度很慢,也比较坚固留存时间长久。中国的建筑格局是外封闭内开放,中间的院子是家庭的生活中心;而西方的是以建筑单体为中心,追求开朗艺术风格、周围是开放的。
横亘古今的太原古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太原这座城市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们不仅仅是太原的,更是属于中国的,世界的。
建筑是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在创造美好生活、传承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美好的、高标准的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一直是人类生活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