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了《宁波市慈城镇半浦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专家暨部门评审会。会上,多名省市规划、文保等有关专家应邀出席,围绕半浦村下一步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专家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半浦古称鹳浦,亦称灌浦、官浦,取灌溉农田之意,清代定名为半浦,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宁波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江北唯一一个历史文化名村。数百年来,半浦人家依水而居,兴孝义,勤耕读,独特的渡口文化、书香文化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面对祖先的“馈赠”,后人们始终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先人的感恩,秉持古村的文化性、原真性、自然性。一直以来,慈城高度重视半浦村的保护与发展,对村中现存的24座历史古建筑视作珍宝,一方面竭力保留古居古建的原始风貌,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政府不遗余力的保护工作也带动了当地民众的积极性,一些当地贤人达士逐渐走上文化寻根路,搜集整理家书、家谱、故事、歌谣,致力于展现半浦昔日的灿烂文化。
悠久的历史文化,就像一坛老酒,经过时间的发酵,散发出独特的芳香,使人为之深深地沉醉。如果说半浦村是一坛经过岁月沉淀的佳酿,那么,慈城千年古县城则更像是一座酒香四溢的酒窖。作为目前我国江南地区惟一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县城,慈城古县城2.17平方公里区域内,保存着明清以来的古建筑约60万平方米,拥有37处全国和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穿行在这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延续千年的历史文脉触目皆是。古县衙、孔庙、校士馆、清道观、冯俞宅、甲第世家等标志性古建筑宏大幽深,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学宫书院和粉墙绮窗随处可见,不经意间触摸的一片片围墙,都堆砌着历史的许多碎片。
对于这样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如何才能最好地进行保护和传承?十多年前,当慈城的保护开发被提上议题时,“恢复风貌”便成了保护工程的首要工作。基于对古城的全面调研和规划,慈城按古迹、古建的分布情况,有步骤、按计划地对其进行了发掘和修缮。
“古建不比其他,一旦损毁就可能是永久性伤害,因此每次修复都非常慎重。每一栋老房子在修复前,我们都要请国内的建筑专家来会审,再制订修复方案,每次修复的过程都要请人全程记录,留下完备资料……”负责慈城古城保护与开发的慈城开发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古建修复不只是修复地上的建筑,更复杂的工程是铺设地下管线;同时,修复古建的更大困难在于,要尽量照顾当地人生活的需要,保留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
相较于其他古城的快速修缮、快速开发,慈城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可谓是慢火精雕,犹如一名老匠人慢慢锤炼一件艺术品,而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做法,也最终让慈城获得了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截至目前,古县城保护开发已累计投入35亿元,完成了孔庙、县衙、清道观、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冯岳彩绘台门、冯俞宅、符御第、走马楼、太湖路太阳殿路历史街区等项目的修缮和改造。眼下,还有更多的古居古建保护修缮工作在进行中。
“古村落、古建筑,既流淌着慈城古镇的千年文脉,也承载着我们对家乡故土的乡愁情怀,对于它们,我们不但不能破坏,更应该维护好它从古延续至今的根脉和灵魂,这也是我们传承慈城千年灿烂文化的最好办法。”慈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慈城将以恢复千年古城的原生态风貌为立足点对其进行保护,力求走出一条古城保护修缮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