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顺利开展

日期:2015-12-05     作者:99古建    浏览:130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当我看到普查员们为了登记一两件文物,不辞千辛万苦(来到偏远寺院),我知道这次普查是认真的。青海玉树参与普查工作的切嘎喇嘛说。 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将竹简的文字信息保留下来,是对竹简文字信息的有效保护,有利于竹简文字的研究与展示,也提

“当我看到普查员们为了登记一两件文物,不辞千辛万苦(来到偏远寺院),我知道这次普查是认真的。”青海玉树参与普查工作的切嘎喇嘛说。

  “用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将竹简的文字信息保留下来,是对竹简文字信息的有效保护,有利于竹简文字的研究与展示,也提高了普查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普查与保护的融合推进。” 参与山东博物馆竹简普查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刘绍刚说。

  “如果能将这些东西(寺庙文物)全部数字化记录存档,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西藏桑耶寺管会副主任(僧人)普布次仁说。

  “有的寺庙文物很多,但大都放在木箱里,佛像、金银器等容易受腐蚀。希望通过这次普查,寺庙里文物的安防保护措施也能一起做起来。” 西藏山南地区普查员卓玛说。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顺利开展

  “虽然钱币的普查是枯燥无味的,但是能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普查之中也是一段难得的经历。” 普查志愿者曲阜师范大学的赵小珍同学说。

  ……

  他们是我国正在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一员,他们一点一点堆砌起了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金字塔,也道出了普查的意义。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是“十二五”期间文物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是健全国家文物保护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普查将全面掌握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建立完整的国家文物数据系统;建立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健全文物保护体系;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

  此次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

  目前,普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通知,全面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并于2013年4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三年以来,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为组长,发改委、财政部等15个相关部委参加的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培训、组建了25829名普查员队伍;拨款4503万元用于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建设,落实普查经费4.12亿元(2014年)。

  据介绍,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涵盖国民经济全部行业类别,摸底调查工作历时近1年,把“文物收藏单位”的概念从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扩展至各个行业领域,将文物收藏单位从行业内的数千家,扩展为1.5万余家,这个数量大大超过了狭义的“文物收藏单位”数量。与此同时,“国有文物”的数量也将会增长。据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各级普查机构共向1020814家国有单位发放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回收996793份,反馈率为97.65%。其中15237家单位反馈有文物,约占全部国有单位的1.53%。按隶属关系统计,中央属单位335家,省属单位799家,地市属单位2231家,县区属单位9955家,街乡属单位1252家,其他单位665家。

  作为本次普查的对象,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法人根据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普查工作开始后,国家文物局先后与中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国管局、全国政协办公厅、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宗教局、档案局等中央部门专门研究推进普查事宜,与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民政部、国资委、档案局、银监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建立健全普查工作机制,推动重点行业、系统的普查工作。

  各部门各系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部署,为规范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保障普查质量,提出本部门参加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并展开了部门系统内动员部署暨培训会议,配合普查机构进行普查登记和登录,扎实推进普查工作。

  根据普查“统一平台、联网直报、一次入库、分级审核、动态管理”的技术路线建设成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2014年6月10日,正式上线启用。支持全国2万多家收藏单位、20万专门用户根据账号及管理权限,按照实名制方式对藏品进行在线登录和动态管理,依托文物数据库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为登录文物生成各自专属、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建立起“文物身份证”和信息管理体系。编号、测量、记录信息、拍照、整理、登录上传……一件文物经过多个的环节才能完成它的普查之旅。

  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国共登录藏品3956.8万件(合计1385.9万件套),上传电子照片120483万张,数据存储量达82968.24G,并以每天大约6至8万件的速度增长……

  通过普查,原本不被视为文物的物件,文化内涵被认定,成为珍贵文物资源;原本认识不清的文物被重新解读;文物系统外文物被认定、记录。在普查过程新发现新惊喜不断,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可期。

  据介绍,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在探索建立国家文物登录制度,将普查中建立的文物信息登录机制转化为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登记、更新、管理的常态化和基础性的工作。各国有单位新发现、新入藏的文物,可按登录制度要求,自主向所在地文物行政部门申报,建立动态管理的国家文物资源库,加强文物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徐秀丽)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京举行

下一篇:《重庆市抗日战争遗址保护利用办法》明令禁止擅自迁移和拆除抗战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