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家古宅:古韵依稀在 遗泽留世长(河洛古建)

日期:2015-11-18     作者:99古建    浏览:110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院外古树参天,院内屋脊高耸;梁上刻有文字,门板上镶嵌着门钉近日,我们来到位于伊滨区寇店镇李家村宫窑自然村的宫家古宅。历经沧桑,眼前这座宅院早已风采不在,但睹物思人,透过宫氏后人的点滴记忆,当年的流风遗泽依稀再现。 高脊堂屋石门墩 古宅位于宫

院外古树参天,院内屋脊高耸;梁上刻有文字,门板上镶嵌着门钉……近日,我们来到位于伊滨区寇店镇李家村宫窑自然村的宫家古宅。历经沧桑,眼前这座宅院早已风采不在,但睹物思人,透过宫氏后人的点滴记忆,当年的流风遗泽依稀再现。

  高脊堂屋石门墩

  古宅位于宫窑自然村西部,东西宽20余米,南北进深约30米。古宅大门向北,双扇内开,镶有门钉;墙体由土坯垒砌,外刷青灰,以起到防雨固土的作用;墙体护墙(根脚)以青砖为材,砌筑七层而成,这里“七”与“起”谐音,寓意“吉祥”。

  推开院门,迎面墙上设有神龛,奉有神像。左转进院,左手边有堂屋一间,坐北朝南,注重采光。堂屋屋脊高耸,离地七八米有余,其中正脊长约六米,上面刻有吻兽,虽然部分已经破损,但仍能看出做工之精细。

  屋门两侧有青石门墩,为箱形并刻有精美的花纹。据了解,门墩形式多样,每一类别都代表了房屋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在晚清,箱形且有雕饰的门墩常为低级文官所用。

  堂屋占地十余平方米,以木梁承重。“梁上刻有文字,大概是‘光绪**年……’,年代太久远了,有的字已不能辨认。”现年81岁的村民宫永召说,如今,这座古宅内的房屋仅存10间左右,且已不同程度受损,其所有权属于宫永召兄弟几人。

  另外,前文根据门墩类别对古宅年代的判断,与宫永召的话是一致的,因此推断该古宅应建于清光绪年间。

  农家走出举人郎

  这座古宅系何人所建?主人又有什么样的身世背景呢?

  “这宅子是我爷爷建的,他是清末举人。”宫永召说,他祖父名叫宫玉柱,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宫玉柱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宫玉柱祖上靠务农为生,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娃,然而他天资过人,勤奋好学,最终学有所成。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二月,宫玉柱中“庚子辛丑恩正併科举人”,时年34岁。

  “清朝末年,朝廷摇摇欲坠,为维系统治,增加了恩科名额。尽管那时举人的含金量已大不如从前,但对我们世代务农的人家而言,爷爷算是光宗耀祖了。”宫永召说,“听家里的老人讲,宅子是爷爷中举人后修建的。在清代,只有官员府邸的大门才有门钉。”

  关于宫永召说法的对错,我们无法考证,但清代门钉的有无及数目体现着等级观念,确是不错的。
宫家古宅:古韵依稀在 遗泽留世长(河洛古建)

  毕业回乡办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各地广泛兴建新式学堂。后来,宫玉柱赴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深造。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创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校址设在天津,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委任黎渊为首任监督(即校长),最初学堂设专门科,本科分法律、政治两系,李大钊就曾就读于该校,是该校的首届毕业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宫玉柱毕业后返回家乡洛阳,积极参与了河南府中等蚕桑学校(位于今老城区农校街附近)的创办,大力发展农业教育。

  在古宅东侧院墙外的杂草丛中,我们见到一通石碑,碑文记载了宫玉柱的生平:民国初年,宫玉柱先后任河南府(今洛阳)候补知县、公管局局长等职……

  今年72岁的村民张杏各说,相传,宫玉柱平易近人,居家着布衣吃粗粮,严于教子,使其不沾染纨绔之习;他为官清廉,勤政为民,遇到生活贫困的人,常常解囊救济。由于宫玉柱德高望重、声名远播,上至名流志士,下至邻里村民,纷纷赠匾赞誉。1920年,宫玉柱逝去,享年52岁。“门有通德”“恩仝罔极”“文魁”……如今,这些匾额早已旁落他处,唯有宫氏后人的炉焚夙愿,追思着先人们的流风遗泽。(洛阳晚报记者 王子君 通讯员 李少红 杨盼/文 记者 刘冰/图)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利用航天光纤传感技术对故宫古建筑进行监测

下一篇:提升古城保护意识 钟楼社区青少年探秘古建遗存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