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00多人接力调查——扬州百余座古建有了数字生命

日期:2015-11-16     作者:99古建    浏览:89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经过5年300多人接力调查,扬州城区历史建筑调查认定和挂牌项目完成, 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其最终成果《扬州城区历史建筑》一书已正式出版。据悉,这是由扬州市规划局和扬州大学建工学院联袂实施的调研项目。 扬州城区有多少历史建筑建立了活档案,有

  经过5年300多人接力调查,“扬州城区历史建筑调查认定和挂牌”项目完成, 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其最终成果《扬州城区历史建筑》一书已正式出版。据悉,这是由扬州市规划局和扬州大学建工学院联袂实施的调研项目。

  扬州城区有多少历史建筑建立了“活档案”,有了“数字生命”?《扬州城区历史建筑》一书中记录了扬州哪些历史建筑?记者采访了该书主编、扬州大学建工学院负责这一工作的张建新副教授,了解幕后的故事。

  最新发布

  扬州120多座历史

  建筑有了“活档案”

  “说起对扬州历史建筑的数字打造,得从2011年说起,那是扬州首次大批量对古建筑进行测绘。到目前为止,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已经为扬州老城区120多座古建筑实施了测绘,并建立了数字模型,扬州百余座历史建筑有了自己的‘活档案’。”谈起为扬州的历史建筑建“3D档案”,张建新告诉记者。

  近年来,一些分散在老城区的历史建筑因年久失修,功能上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与市容市貌也不符,历史价值与意义难以得到体现,保护扬州古建筑已经迫在眉睫。

  2011年暑假期间,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受扬州市规划局的委托,对扬州市区42处历史建筑进行了详细测绘。经过认真准备,70名学生在张建新副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扬州老城区的大街小巷,开始对蒋家桥三圣庵、慈云德星庵、丁宁故居、巴总门、东关街、狮子巷、龙首关等40余处古建筑进行精确测绘。大学生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先进的测绘手段,绘成历史建筑图册,并对历史建筑的特色、意义、现状、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展开研究。整个测绘工程用时20多天。此后又花费一年多时间,根据测绘结果整理出这些历史建筑的现状,还绘制出详细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建筑三维立体数字模型,只要鼠标轻轻一点,古建筑风貌就能直观展现出来,这对古建筑的保护还有开发扬州的旅游都非常有意义。从此拉开大规模为扬州历史建筑建立“活档案”的序幕。

  “最近的一次,是对扬州市南河下黄氏盐商住宅进行测绘,以此传承扬州古城的建筑记忆。黄氏盐商住宅,其屏风山墙、檐柱等,看似其貌不扬,其实有着极其复杂和精妙的组构方式。我们使用CAD、REVIT等绘图建模软件,将古建筑每一个构件记录下来,并综合运用新型绘图和建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通过数字克隆将现实景观转化为3D模型,让每一个现实中的古建,都会在电脑里有一套记录它全部特征和尺寸的档案,把它永远保留在数据库中。”张建新介绍说,自2011年以来,已先后完成了对吴道台宅第、贾园等120多座扬州古建的测绘工作,构建了完善而又宝贵的扬州古建“基因库”,为扬州的古建保护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资料。

  七大类历史建筑入书《扬州城区历史建筑》

  依据《扬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标准,在扬州城区范围内,目前被认定为第一批及第二批历史建筑的建筑物共有56个,分为七种类型,包括居住建筑25个、商业建筑12个、宗教建筑8个、文教卫生建筑7个、产业建筑两个、会馆类建筑1个及构造物1个等,其中居住类建筑又分为典型民居18个、名人故居4个和洋楼3栋等三种。

  据介绍,刚刚出版发行的《扬州城区历史建筑》,即收录了这50多处历史建筑,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历史建筑的详细信息,并配上历史建筑的现状图片,以及制作的“3D测绘鸟瞰图”、总平面图及平面、剖面、立面图。

近代历史建筑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初期(1840-1911年)

  19世纪中期,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加上盐税制度的改革及漕运的改道,扬州经济逐渐衰退,两淮盐商在清末民初退出扬州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舞台,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时代必然。这个时期扬州当地特有的盐商大宅院建筑形制的惯性影响仍然起主导作用。初期代表性建筑有:“盐商大宅院”的建筑形制,崇德巷1-7号的孙氏盐商住宅;清末扬州的酱园一般是前店后坊式,如南门外大街126号永祥丰酱园,传统的酱园空间布局、构架基本完整;教会学校——慕究理小学,该校由美国人慕究理女士创办于1888年,现有传统保留房屋两座,西侧为平房,东侧两层楼为类似“工”字楼哥特复兴式罗马风建筑——仁爱楼,建筑体量较大,现为育才小学使用。

  盛期(1911-1937年)

  民国前后的扬州,由于工业发展先天不足,使得扬州现代文化的发展显得后劲不足,工业与文化之间出现了失衡的局面,失衡使得扬州只能在消费性的商业城市层面上徘徊。开埠城市的“洋气”建筑对扬州的商业、文教及住宅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盛期代表性建筑有:扬州传统商业建筑的一大特点是“连家店”,这种布局的特点是生活和商业活动联系比较紧密,著名的如位于引市街洪家大院2号的裕隆厚粮行。位于甘泉路40号的蒋记盐号,房屋主人羡慕上海店铺的洋派门楼,请当时扬州一位很有名气的建筑专家王世贵重修门楼。王亲自去上海考察,绘制门楼的式样,并按图施工,建成了一座中西合璧的门楼,一直保留至今。

  停滞期(1937-1949年)

  扬州不少优秀传统建筑,由于被抢占和挪为军事驻地,遭到严重破坏。如抗战时期扬州蚕种场就曾被汪伪军侵占。又如美汉中学,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曾将美汉中学变成关押英美俘虏的集中营。另一方面,由于消费的推动,扬州的一些老字号的商业服务建筑得以保存,甚至得到发展。如扬州的酱菜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非但没有受到冲击,相反还有所发展。

  复兴期(1949年至今)

  就刚刚获得新生的扬州而言,早期的重要表现首先是扬州新型产业建筑的兴建。扬州的历史留给扬州人民的只有“两爿半工厂”,获得新生后的扬州人民自然要大力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其后的几十年中,一是利用原有的老房子继续进行工业生产,如陆顺兴印染作坊继续发展为扬州布厂;二是逐步兴建了一些工厂,对于铭记扬州现代工业的发展历史很有意义。
5年300多人接力调查——扬州百余座古建有了数字生命

  展望

  “新软件”模型为数字城市助力

  “我们今后不仅要继续对一些古建筑进行测绘,更要对一些已经测绘制作的模型用新系统进行升级,让这些古建筑模型活起来。”谈起今后的打算,张建新告诉记者。

  扬州老城区有2000多处老建筑,其中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00多处,历史建筑50多处,要把这些古建筑全部“搬进”数据库,任重而道远。

  “过去测绘是CAD图纸SU手段建模,但数据库之间不连通,今后要用新的软件、BIM技术来建模,自动生成平面和立体模型。今后,所有的数字建筑之间的数据形成关联,从而为城市信息化管理打下基础。今后,只要打开系统,就能自动进行评判,如果不安全,系统也会及时提醒。”张建新介绍说。

  张孔生 文/图

  链接

  入书的25处居住建筑 包括典型民居18个、名人故居4个和洋楼3栋。

  典型民居:小芝麻巷10号民居、小武城巷8号许氏宅、耿家巷20号三槐堂、崇德西巷12号民居、崇德巷孙氏盐商住宅、茂盛桥东13号民居、茂盛桥周氏茶商住宅、牛背井2、4-1、4-2号民居、丁家湾116号孙氏住宅、绞肉巷4号吴氏住宅、狮子巷1号杨氏住宅、耿家巷22号朱氏住宅、新华东巷11号吴氏民居、东关街167-7号民居、文化里23号民居、耿家巷36号支姓住宅、湾子街155号民居、南河下28号工人新村。

  名人故居:五谷巷9号李圣和旧居、耿家巷28号耿蕉麓耿鉴庭旧居、双桂巷12号丁宁旧居、东关街97号许氏住宅。洋楼有:下铺街6号洋楼、巴总门13号洋楼、石灰巷14号顾家洋房。

  入书的商业建筑共有12个 包括:东关街384号店铺、南门外大街126号永祥丰酱园、洪家大院2号裕隆厚粮行、三义阁永宁泉浴室、粉妆巷37号建新旅社、苏唱街扬州浴室、甘泉路40号蒋记盐号、得胜桥35号富春茶社、古旗亭三星浴室、广陵路小觉林素菜馆、三义阁寄园、扬州大麒麟阁茶食店。

  得胜桥35号富春茶社创办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现存主体建筑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扬州仿古建筑的代表,现代装修。

  古旗亭三星浴室,建于民国时期,属于扬州传统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其内部布局显示了扬州沐浴文化特色,也是扬州百年老字号之一。

  广陵路小觉林素菜馆建于清代,清代晚期扬州妙心庵住持觉林师太出资开设,扬州百年老字号店铺之一,采用了扬州传统合院式空间布局形式及前店后宅式的店铺形制,格局完整。

  建于1912年的三义阁寄园是扬州民国时期老字号旅馆之一,典型的合院式布局。

  扬州大麒麟阁茶食店建于民国,是扬州百年老字号店铺之一,采用了扬州传统合院式空间布局形式及前店后宅式的店铺形制。

  入书的8处宗教建筑 蒋家桥2号三圣庵、崇德西巷澄法庵、旗杆巷5号慈云德星庵、羊胡巷16号双福庵、扬州大学盐阜路校区内神在堂、北柳巷真道堂、古三义阁巷12号古三义阁、九巷10号朗氏家庵。

  入书的文教卫生建筑 育才小学内慕究理女子学堂、扬州大学盐阜路校区内美汉中学校长楼、北柳巷60号同仁医院旧址、四望亭路80号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化学馆、郭坚忍办学处、私立扬州平民中学旧址、育婴巷3号小人堂。

  其中郭坚忍办学处建于民国,扬州近代历史名人郭坚忍曾在此处办扬州私立女子公学。

  私立扬州平民中学旧址建于民国时期,现存建筑整体平面呈“L”形,为扬州民国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代表。

  育婴巷3号小人堂建于民国,原规模较大,现存房屋分东中西三路组建筑,均为硬山顶,为扬州近代著名的慈善建筑之一。

  入书的两处产业建筑 安乐巷8号陆顺兴布厂、江苏省立原蚕种制造所育种室旧址大楼。其中江苏省立原蚕种制造所育种室旧址大楼建于民国二十六年,建筑坐北朝南,面阔八间,进深三跨,两坡悬山顶,其上开有四组老虎窗,地面以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属于近代砖木结构,属于扬州近现代产业建筑的典型。同时,它也是扬州桑蚕业艰难发展的历史记录。

  入书的会馆建筑 漆货巷酱业会馆。这一会馆建于清代,合院式布局。反映了传统建筑布局中流线安排与城市巷道结合的灵活性。

  构筑物为龙头关遗址 龙头关遗址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清代重修,2003年修复。因关下面置双龙头(又称螭首)而得名,为单孔砖石结构闸关。龙头关既可以调节水位,又起到防御的作用,因此该遗址具有较强传统水利设施艺术标本研究价值。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提升古城保护意识 钟楼社区青少年探秘古建遗存

下一篇:五夫兴贤古街及文物古建修缮布展完成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