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踏上列宁街古老的石板路,依稀能够听到战争年代的号角;沿着花市街行走,仍然可以品鉴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再往前行,转过街头,烘烤店铺、电子商城、珠宝银楼等裹挟着浓郁的现代气息迎面扑来,你会被她迷人风采深深陶醉…… 达川区石桥镇位于铁山以西,与巴中平昌毗邻,为达川区“西大门”。该镇距达州城区6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6.3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5个街道社区居委会、222个村民小组,镇域总人口达6.5万人,镇区常住人口4.5万余人。 1991年,石桥镇被省建设厅列入“四川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1992年,石桥镇“列宁主义街”被列为市级“爱国主义建设教育基地”;2000年,石桥镇被批准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3年,进入全省100个重点镇之列;200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镇;2013年,列为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中的21个省级重点镇之一。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日前公布的新一轮全国重点镇名单,达川区石桥镇又成功入选。 近年来,在达川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石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国重点镇建设契机,将石桥经济规模发展融进古镇保护思路中,力求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珍惜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制定了“利用古文化,开发古镇旅游,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带动保护”的宏远战略,着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商贸企业发展,倾力打造宜居幸福重镇、和谐文明古镇、商贸旅游强镇、红色文化名镇,成效显著。 规划为先建宜居幸福重镇 在城镇发展中,石桥镇始终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大力推进场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场镇承载力。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高标准做好区域功能分区规划,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2008年以来,石桥镇把灾后重建和农村D级危房改造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图纸、抗震能力达七级和分类补助的原则,确保危房改造和灾后重建的实施。在发展中,石桥镇加快新区开发步伐中,扩展古镇规模。目前,已先后启动茅坪、新场、鲁家坪集聚点建设。 发展是为了居民的幸福。在发展城镇建设的同时,石桥镇还将民生放在第一要务,2010年以来,全镇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惠民政策得到落实,场镇居民享受社保1500人以上,18岁至59周岁的农村居民6100人参加了农保,60周岁以上的人员全部享受了农保金,2300人参加了小额人生保险和商业保险,惠及民生的社会保障,使老百姓从中得到了真正实惠。 创新管理建和谐文明古镇 石桥镇一贯坚持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管理理念,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一体的新体制。为突出城镇管理成效,石桥镇对城镇主要区域的废渣、商摊、交通秩序进行了集中整治;在狠抓市政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城镇立面整治和城镇空间净化工作。新添置了垃圾清运和洒水设备,对城镇环境的改善、保洁提供了设备保障。目前,石桥场镇无污染企业,居民生活全部告别了烧煤的历史,用上了天然气。不断完善的场镇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整洁的街道,以及活跃的经济和旺盛的人气,让石桥镇成为周边乡镇当之无愧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同时,石桥镇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镇党委、政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挂帅,党委成员挂包社区,组织镇、社区干部包段、包户,实行责任到人,定岗定位,实行全面整治。及时调整充实保洁队伍,对不称职、不尽责的工人进行调换,确保人员对场镇全天候进行保洁。全镇对城乡结合部、各村一并纳入检查、督促,采取定期巡查和群众举报等办法,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卫生死角并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卫生死角,责成相关责任人及时处理,对不及时处理的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责任追究办法严格问责。并及时查清原因,对卫生死角形成原因,采取不同办法进行根治,以保证不死灰复燃,做到大街小巷一个样。同时,打好“广告清理扫荡战,确保三统一”。一是统一规定广告样式、规格及悬挂位置。二是统一清理户外广告牌。三是统一设置,按规划标准,统一样式,坚持打好清理违规广告的扫荡战,确保了广告的规范,提升了整个场镇形象。另处,由纪委书记牵头成立的场镇治理督查组,定期不定期深入到社区、单位、村社进行暗访,促进了整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做强产业建商贸旅游强镇 石桥镇是集农业、商贸旅游业于一体的中心大镇。丰富的农业资源给石桥镇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石桥镇是达川区四大粮食产业区的核心区,区域内有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石桥镇结合地域、气候特点,积极建成了中、晚熟青脆李生产基地;石桥作为本地黑猪保种育种基地之一,积极发展本地黑猪饲养规模户,择优选留本地黑母猪投放和售卖给农户饲养,替换和淘汰老年黑母猪,开展生猪杂交,推广优质商品猪示范片,相对集中在圈内发展。 石桥古镇是集古建筑保护、红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集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镇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石桥列宁街的石牌坊及红军标语(古建筑)是国家级文保单位,高寺寨语录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达州市级文保单位,是红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教寺矗立在山清水秀的高桥水库旁,寺内石崖上有雕刻精美的石刻,充分展示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石桥有重要的民俗文化—火龙与翻山铰子代代相传。 加强党建建红色文化名镇 石桥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醇厚的民俗风情,更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红色第一街”。传统的“烟火架”、“龙灯”、“狮舞”、“唢呐”、“翻山饺子”、“烧火龙”等已被确定为省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烧火龙”享誉神州,石桥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烧火龙”之乡。 石桥镇丰富的文化艺术远近闻名。有近两个世纪校史的“宝善书院”,有“湖广填川”八省移民联建的会馆宗祠,有象征西方文明的“天主教堂”,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四大“节”、“孝”牌坊,更有红军北上抗日留下的豪言壮语。有保存完好的青石街面、吊脚楼台、骑马柜台、川东民居四合院。特别是清代建造的四座石牌坊,贯穿“列宁街”首尾而立,成为石桥古镇的标志,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境内的倒石桥、黎纯墓、三教寺摩崖造像、威武寨村古院落等,都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石桥镇还有很多历史传统文化,如孔明灯、小丑剧、打花鼓、金钱板、抬花轿、打腰鼓等。 在建设红色文化名镇中,石桥镇党委、政府强化对机关干部、村支两委班子的教育管理,围绕全镇中心工作,有针对性的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将培训内容划分为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业务知识三大部分十大类型课题,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同时,依托“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干部“庸懒散浮拖”等突出问题。目前,石桥镇党委、政府以达川区开展的“转作风、解民忧、惠民生”活动为抓手,通过交心谈心,深入村社院坝田间地头,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和关心的问题,真正实现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新变化。 石桥镇党委书记徐力涌介绍说:在打造全国示范名镇中,石桥镇虽倍感压力,但广大干群继承弘扬古镇的红色传统,以“四镇工程”为目标,抓抢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村镇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在建设美丽幸福石桥的征途上,正在迈出坚实而又豪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