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计划投入百万元对境内的四座古代桥梁启动修缮工程,目前,这四座古代石桥散布在乡村河道上,普遍存在桥面石块缺失等问题,保存状况较差。 宜兴市文管会有关负责人昨日下午证实,宜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启动古桥修缮工程重在文物保护,修缮后的古桥也不承担道路交通功能。 宜兴档案局副局长、阳羡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宗伟方先生介绍,宜兴境内湖荡水网密布,截至目前市域范围内有古桥140多座,其中明代桥梁10多座。宜兴现存古石桥数量在苏南县(市)中也是最多的。明代嘉靖年间建造的鲸塘桥桥梁最大跨度达52米,是宜兴最长的古桥。 这些古代石桥分别被列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及地方级文保单位、文物控制单位。它们有的集群而砌,在水网地区营造起水陆交通枢纽;有的截洪、泄洪两不误,桥面上还预置了方便独轮车通行的车辙,较好地体现了桥梁功能的多重属性。 其中,宜兴古十景之一的“画溪花浪”就是以丁蜀镇画溪河上的画溪桥为中心构造的优美风景图画。这些古石桥还用料讲究,桥墩和桥栏部位的装饰手段丰富多彩,石雕工艺精湛,还有古色古香的楹联石刻等,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在文管会组织相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对古桥摸底调查时发现,宜兴古桥保存整体情况不错,但有近20座存在年久失修、构件缺失、基础下沉或变形等严重问题。其中,列入今年维修计划的西渚镇长工桥、张渚镇衔哺桥、和桥镇马嘶渎桥、屺亭街道上塘桥均存在桥面石块缺失等问题,保存状况较差。其中,马嘶渎桥也叫万寿桥,因为横跨在马嘶河上,当地人习惯称它马嘶桥。 马嘶桥紧邻交通要道,远看起来颇有气势,但实际上已经有几十年不再承担交通功能。记者实地踏访时了解到,马嘶渎桥桥身两侧各有4个水平伸出的“龙头”,雕刻精美其中一只“龙头”石雕于几年前遭窃。 据了解,宜兴古桥的建造技术由匠人的师承关系沿袭下来,至今已后继乏人。这些古石桥用料讲究,青石、黄石居多,古桥最大石料单体重达5吨左右。如果古桥建筑构件被盗,或者任由其自然损毁,将来不仅修补困难,而且也会使得地域文化保护出现缺失。 花费巨资对古桥进行维修的举动,赢得了古桥周边民众的积极评价。不仅如此,宜兴水乡古桥还成为当地中小学开展乡土教育的“活教材”,爱护和保护水乡古桥成为当地社会各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