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邯郸古迹山底抗日地道遗址

日期:2015-09-29     浏览:88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探秘邯郸古迹山底抗日地道遗址

大型地道战石刻壁画。     峰峰矿区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长的抗日战争时期地道。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电影《地道战》时,采编组和摄制组曾多次在山底村实地考察、采访,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此。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位于太行山南麓鼓山脚下,峰峰矿区西北12公里的山底村,距市区62公里。先后被命名为峰峰矿区、邯郸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被省少工委、共青团河北省委评定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并于2011年12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石门街巷地道纵横     触摸抗日地道遗址,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仿佛就浮现在眼前。据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景区负责人马勇介绍,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最早源于南宋晚期的古地道,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的阶段,为了有效消灭敌人,由该村早期数名共产党员,带领全村村民为抵御日寇侵略,有利歼灭敌人,1942年在原有“古地道”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挖掘而成的。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景区讲解员高晨亮讲述,山底抗日地道现存地道主巷1626米,附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峒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阱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另外还有辐射邻村王看村、宿凤村等地的地道。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有多种多样的开关盖、开关门,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坏、防封锁,每个转角处都留有枪眼、陷阱、暗洞。地道最高处1.8米左右,最低处只有1米左右,只能弯腰前进。     地面上村民家中的灶底、树洞、水井、碾盘底,野外崖旁都有伪装的地道和射击孔,其地道洞洞相连,户户相通,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战斗堡垒。由于该村良好的土质,历经70余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抗战地道。     走在地道里面,其主巷高度比成人略高,来回走动轻松自如,灯光昏黄,缓缓而行,让人有种穿越历史的错觉。很难想象,数十年前,这里的人们就是利用这些纵横交错的地道,与敌人攻守周旋。     在抗日战争中,该村利用地道开展了对敌斗争,自制了杀伤敌人的各种石雷等作战武器,并在村外垒设围墙,炮楼,在村中构筑高房工事、碉堡、墙壁射击孔等设施。     依托地道战、地雷战,成功地粉碎了日寇的数十次袭击和围剿,歼灭敌人近千人,涌现出了抗战时期的杀敌英雄刘玉珍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为当时扭转战局。     扩大敌后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曾多次被《新华日报》太行版和《人民日报》宣传报道,1938年至1945年,该村先后被太行地区行署,太行军区授予“抗日模范村”、“支前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上世纪五十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地道战》时,采编组和摄制组曾多次深入山底村实地考察、采访,其中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山底抗战时期的真人真事和真实战斗事迹,并录制了很多镜头。     修整完善教育后人     2007年以来,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在对地道进行全面修缮和加固的基础上,对地道内杂物进行了清理,对村内街道进行了整修,复原地面上炮楼一座,修缮加固地道1626米。     新建400平方米国防教育展厅,收集历史文献资料260余幅,修建紫藤长廊35米,建设了大型石雕壁画,修建仿古门楼和1750平方米停车场。     同时,还修建了仿古文化一条街,其中包括新建530米绿化带、栽种各类观赏树木并修建了4000平方米文化墙,使景区具备了接待游客,开展国防宣传教育的功能。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开放后,成为了峰峰矿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河南、山西、山东等峰峰矿区周边省份的离退休老干部、旅游爱好者以及省内广大干部群众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前来山底地道遗址参观学习、旅游游览的客人已超过60万人,参观中人们被山底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创举和宏伟的地下工程所惊叹,被山底人民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所感动。     如今的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无论是作为游览景点,还是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对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江西修水县千年古村焕发生机

下一篇:乐安投入4800余万修复流坑古建筑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