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苏州古建网
洋为中用的新做派
□TOM 应娜娜
从前我来老苏州,只知寄情于古典园林之中的步移景异,这次我逛“洋苏州”,方才领略到洋为中用的新苏州做派。
在苏州工业园区采访的第一天,管委会副主任孙燕燕介绍情况时的底气十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园区人均绿化面积12平方米,人均12平米这个数字很多人都在说,但我们是真的在做到,你们看了就知道。 ”
三天采访结束后,我不仅亲眼见证了园区绿化的成果,更深刻体会到深度践行新加坡经验的苏州做派,它写在海格车间“说到做到”的标语上,挂在邻里中心菜市场与物价局联网的菜价公示屏上,甚至体现在名城苏州网细致严谨的采访服务上。
15年的学习实践,苏州是个好学生,它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消化吸收,让“洋苏州”成为洋为中用的典型,交出了中新合作令人满意的答卷。
天堂里的别墅
□天山网 苏清霞
此次抵苏,是我初次造访,久闻天堂的盛名,却始终未曾亲历。有幸参与苏州工业园区采访,感触良多。苏州不愧是天堂,而园区就好比是天堂里一座精致的别墅——没有城市的繁华喧闹,也没有城市的污浊空气,天蓝水碧,柳绿花红。
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东北网 强 锐
初到苏州,没有想象中的处处小桥流水,没有想象中的处处吴侬软语,有的是苏州人的热情、质朴,进入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园区。
尤其给我的印象是苏州人的热情好客和文化底蕴,随便一个出租司机就能信手拈来几个名胜的典故。坐享一脉传承的文明,生活在中外结合的现代化的环境,这是苏州独具魅力的地方,古与今在这座城市如此的协调,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想必也是这种文化底蕴促成了中新合作工业园区的建成,人文、生态、现代、洋气,就是我对苏州对园区的总体印象。
真希望能生活在这个地方
□西部网 安 昕
这里让我明白了,在一个不断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和生活也是可以如此和谐的并存。真希望自己能生活在这个地方。
不像工业区的工业园区
□南方网 赵 勇
提起工业园区,人们一般想到的是厂房、门禁、烟囱、工业设备和川流的货车。车行至苏州工业园区,科文中心、幸福摩天轮等地标建筑以宏大雄伟的姿态震撼式地出现在眼前,一下子牢牢抓住了记者的目光;再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宽阔的绿色草坪,成片高耸的居民区和商业区、飘着万国旗的工业厂房分区分片、合理布局在水质优良、宽广美丽的金鸡湖和阳澄湖畔。眼前的苏州工业园彻底颠覆了记者对工业园区固有的概念,它完全没有传统的工业味,更像一座洋味十足,宜商宜居的现代化都市。
梦想是怎样走向了现实
□红网 明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