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有“龙飞”及“康熙御览之宝”方印的碑刻。(崔健 摄)
记者1日接到读者电话,称济南大明湖南岸稼轩祠西侧皖江公所一座大殿内,发现了两块嵌在墙内的石碑,内容是关于光绪年间修建李公祠的捐款碑。记者随即前往采访。
“李公祠皖江公所捐资题名”碑
在济南大明湖公园南岸的稼轩祠,也就是旧时李公祠东侧,几座古式建筑正在紧张修葺,在最北侧一座大殿内的东西山墙上各嵌有石碑,石碑由两块青石组成。经测量,两块碑刻大小一致,均长2米,高0.48米,内容是当时为修建李公祠及皖江公所有关捐款人的名单及捐银数量。
从内容上看,两块石碑是连在一起的,东侧山墙上为第一块,题头写着“李公祠皖江公所捐资题名”,接着便是当时捐资人的职位和姓名,第一位是“直隶总督部堂袁捐银二千两”,其后是“山东巡抚部××捐银二千两”,部字后面两字已损毁。西面山墙上的石碑内容紧接东面的石碑,落款时间为“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谷旦”。看石碑上捐资人职务,都是当时山东和直隶(河北)两省的官员,捐的最少的是山东各地县令,各为五十两银子,“题名”中没有普通商贾百姓。
据施工人员说,这两块石碑是几个月前在清理墙壁时偶然发现的,把墙皮剥开后,石碑整个露了出来。现在周围的墙皮已经抹好,下一步要对这两块石碑进行加固和装饰,但不会有任何移动和改变。
另外,在这间大殿房顶正中的主屋梁下侧,贴有一长木条,上写“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二品顶戴署理济东泰武临道潘延祖督造知府候补知县周厚仁监修”,其中“延祖”、“厚仁”4字为红色。由此字迹可知此处由“潘延祖督造”、“周厚仁监修”。当时潘延祖为二品顶戴,署理济东泰武临道;周厚仁为知府候补知县。
记者查资料得知,李鸿章死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而皖江公所捐款碑表明,捐款是在光绪二十九年,大明湖李公祠的建成是光绪三十年(1904)。从“捐资题名”碑上可以明确看出当年济南修建李公祠的时间表。据介绍,当年李鸿章死后,清政府下令各地修建李公祠,主要是慈禧太后有懿旨。当时先后在李鸿章家乡安徽和京、津、沪、宁、苏、浙、冀、鲁、豫等任职之处,共修建了10座李鸿章祠堂,济南是“奉诏办事”地方之一。而李鸿章是清朝汉族官员中唯一一个朝廷御批为其在全国和京师都建纪念祠堂的人。这也说明济南修建的李公祠,并非是其生祠,不是民间传说中的地方官员和商绅为拍李鸿章马屁而修建的。而据相关报道,从目前来看,济南李公祠是全国10座李公祠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晏公庙”石刻匾额
采访时,正在施工的一位工人告诉记者,前不久他们还在这座大殿前院子的地下挖出一块石碑,就放在旁边的屋里。这块石碑长0.76米,高0.385米,上面刻有“晏公庙”3个大字。另外,题头字迹为“光绪庚寅秋月”,落款为“閤街公立”。这块石碑应该是“晏公庙”门楣上的匾额。查资料,“光绪庚寅秋月”是在1890年。
晏公庙早年在济南也算有名,严薇青先生在其著作《济南琐话》中曾写道:“原汇波桥南旧有晏公(水神)庙,庙建在高大的晏公台上,台下有券门,湖水流经券门再由汇波桥、汇波门北去……”也就是说此庙位于大明湖北岸汇波桥下的南丰祠,最早是祭祀水神晏戌子的晏公祠,该祠约建于明末,位置即今天的晏公台上。
清道光九年(1829)历城知县汤世培捐资在晏公台东建堂三间,立曾巩牌位供奉,是为曾公祠。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经巡抚福顺奏准,在晏公台西建大殿三楹,作为山东巡抚张矅的祠堂,俗称张公祠。济南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根据群众的意愿,将曾公祠、晏公庙、张公祠划为一体,改为专门纪念曾巩的南丰祠。
但这就带来了疑问,晏公庙原在大明湖北岸,但这块“晏公庙”匾额现在却在南岸出土,看上去没有道理。而此匾额流徙过程如何,则需要知道内情的人释疑了。
记者查到,在2002年7月,大明湖公园管理处曾接受一位王姓男子捐赠的两块石碑,其中一块上刻着“晏公庙”3字,长75厘米,高40厘米,在“晏公庙”3字右边刻有“光绪庚寅秋月”。另一块则为街碑,上写“南北为晏公庙街,东西为贡院后街”。看此段记录,与此次发现石碑的形状基本一致,应就是两块石碑中的一块,但为何又被埋在地下则不得而知。
“康熙御览之宝”———“龙飞”书法碑刻
查看完两种碑刻后,记者在大明湖南岸转了一圈,希望能有新的发现。在遐园西侧墙壁的外墙中间,记者发现在墙上嵌有一块极为罕见的碑刻。这块碑刻大约长80厘米,高50厘米,上面刻有两个遒劲的大字“龙飞”,两个字从右向左,刻画有力,每个字的笔画大约深有3厘米,显得非常有力度。两字中间上方还刻有一枚方形印章,上面字迹为“康熙御览之宝”,字迹也十分清晰。这块碑刻的另一特别之处,是其边框刻有6条龙,上下边框各有两条,左右边框各有一条。6条龙盘旋在祥云之间,神态基本一样,十分威武。但碑刻上除了上述字迹外,没有名款、时间等字样。
据了解,这样带有清代皇帝“御览”字样的碑刻在济南地区十分罕见,而这块碑刻过去也没见到有相关记载。记者查阅资料,“康熙御览之宝”印章基本只见于清代皇宫所藏古代书画作品和古籍善本上,其他地方很少用这方印章的,刻在石碑上更是没有见到记载。这似乎也说明此碑刻应是当年康熙皇帝御赐雕刻的,但“龙飞”两字是否康熙御笔或他人书写再由康熙御赐则暂时无从知晓。而边框上刻的龙纹,也显示出其具有非常高的等级,不是一般碑刻所能享用的,因而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记者在现场看到,碑刻的前方现在是一片工地,而从墙上的印迹推断,碑刻前面原来应建有房屋,房屋就是依靠在这面围墙上所建,现在房屋被拆除才露了出来,所以以前没人知道。不管这块碑刻的来历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块珍贵的碑刻将为大明湖增添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