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梅家里遗址发现良渚贵族墓地

日期:2015-09-08     浏览:9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为消除笤溪汛期排水不畅,易于引发溃堤的危险。浙江省杭州市余杭林水局将苕溪北岸大堤在安溪大桥以西的弧形南凸部分河道截弯取直,大堤向北移动14米左右。在工程进行之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管理

h2X4C4S_0

s U`{$f0 99古建网.k(T]kG|9t'k

  为消除笤溪汛期排水不畅,易于引发溃堤的危险。浙江省杭州市余杭林水局将苕溪北岸大堤在安溪大桥以西的弧形南凸部分河道截弯取直,大堤向北移动14米左右。在工程进行之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管理所于2008年下半年进行了工程沿线的考古调查和钻探,在良渚镇安溪村梅家里发现良渚文化堆积,命名为梅家里遗址,该地曾有玉璧等遗物出土。遂报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09年4-5月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布方面积约900平方米,清理良渚文化墓葬32座,发现良渚建筑台基1处,历史时期的遗迹清理馒头形砖窑4处,宋代土坑墓1座,宋代水井1座。取得重大成果。

[zx+`KP8L$R0 99古建网-W8y-JD(i&Mw`

  发掘表明,遗址所在原为一略呈南北向的独立小自然山体,山体的南坡在良渚早期阶段被敛平修整成为建筑台基。现存台基建在紫红色含砂性的生土面上,东西宽度约20米,南部已被晚期冲毁,台基范围内没有墓葬分布。台基北部有一东西向墓葬,墓葬距离台基南部冲毁的残断面约10米余,故台基南北长度当不少于10米。台基东部尚存部分南北向沟槽,沟槽内发现残存一个柱洞。沟槽深度不一,可能属于不同时期的建筑遗迹,但是破坏较严重,已无法复原建筑全貌。台基西侧曾堆筑黄土,营建过一个规模较小的墓葬区,其上发现良渚早期小型墓葬6座。台基东侧在良渚中晚期亦曾堆土扩建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墓地,其余墓葬皆发现于此区域。东区墓葬规格高低不一,其中M10、M18为规格甚高的贵族墓。

4X2}(G~2ID dPd0 99古建网8a xC${!s p e k[

  M10属于良渚中晚期,随葬有冠状饰、璜、玦、环、锥等玉器。其中头端一件璜的侧面纵向雕刻着4个精美的龙首形纹,纹饰主题与瑶山发现的龙首璜颇为类似,璜的形态却不相同。此墓还在头端发现一件软玉质地的玦,其中有2钻孔,可能经过改制。玦是在太湖地区早期马家浜和崧泽早段主流的玉器,多以玉髓质地为主,良渚阶段玦的数量很少,以往仅在瑶山,新地里等零星出土几件,作用不明。此次发现对良渚玉玦这种器类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5Z2vRCl:MO0

3b;tb,N-Xp0  M18是发现墓葬中规格最高的,位于遗址最南,南部已被苕溪冲毁,仅存中北部,东侧则被宋代水井打破,西侧距离砖窑仅数十厘米,可谓劫后余生。墓葬出土玉琮1件,玉璧2件,其余头端玉器皆无存。玉琮呈绿色,刻5组简化神兽纹,当属于良渚晚期,此类长玉琮在遗址群内以往发现很少,弥足珍贵。

T3wI'S2j ^+ty0 99古建网Av] f4V4]*e3]

  遗址南端整体呈平齐的陡坎,坎外堆积着水相的淤泥沉积,包含着宋砖和瓷器等遗物,显示良渚堆积层南端在宋代被洪水冲毁。在探沟中显示宋代堆积层下为印纹陶时期堆积,其下则为良渚堆积,遗址南部发现多处宋代砖窑和水井,对于了解苕溪水文及其堤岸的变迁提供重要的实证材料。99古建网6~,o6jA L8F8e

99古建网#GZn-lVKs[J

  梅家里遗址的发掘尽管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进行大规模的揭露,但在有限的范围内仍基本揭示了聚落布局的一角,为遗址群内良渚聚落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遗址使用年代贯穿良渚文化的早、晚阶段,其较晚的时段可能与良渚古城共存,从位置看此地属于城外的近郊,因此,梅家里遗址当纳入整个良渚古城研究的角度进行观察。发掘工作得到余杭林水局和良渚遗址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浙江文物网 王宁远)

_xzEkC0 营造天地中国古建筑网 http://www.yingzao.com TAG: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浙江省泰顺县文物普查队发现一国民党将军的祖居

下一篇:世博水缘牵起东西方水城 苏州厅威尼斯厅有望打通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