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报》记者/赵全敏
黄金、白银、红珊瑚、绿松石被碾碎后抹在柱子上,活佛下令可杀死老鼠
7月26日,历史悠久的西藏大昭寺、小昭寺维修工程正式开工。经过7年维修,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多座西藏寺院都在这个夏天开门迎客。《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近期专访了参与维修的两位藏族古建学家甲央和阿旺洛珠,听他们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寺院修复故事。
2005年10月,拉萨,修建布达拉宫的人们 供图/CFP
藏族姑娘唱着歌,拍打着布达拉宫的墙土 供图/CFP
活佛下令杀老鼠
辉煌、神秘、坚固、整洁,这是记者在走访了多座西藏寺院后的感受。尤其在布达拉宫,明艳的壁画,用阿嘎土工艺打制的平滑地面,高大的柱子和堆放的经文,都显示着这座宫殿的勃勃生机。
然而,20年前的布达拉宫却是另一番景象。上世纪80年代,由于长期缺乏维护,加之建筑物本身构造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等西藏寺院出现了基础下沉和破损、墙体裂缝或坍塌、壁画病害、木构件虫蛀、变形等险情。修复专家们使用了很多防虫、防腐措施,但由于一些寺院和百姓房屋挨得很近,蛀虫很容易从老百姓家里传过来。
当时布达拉宫虫蛀面积非常大,鼠害横行。当年,布达拉宫最高处的强巴佛殿着火,就是因为电线被老鼠咬断所致。十世班禅当时看到布达拉宫这样的场景时说:“老鼠在布达拉宫闹起了大革命”。作为活佛,十世班禅本来秉承不杀生的原则,但眼看鼠害严重到这种地步,他下令开展灭鼠行动。
修复壁画先“打针”
西藏是中国的文物大区,大部分珍贵文物集中在寺庙里,寺院于西藏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从1989年至2009年的整整20年中,国家先后分两期,对西藏境内近千座寺院和古建筑进行了彻底维修。甲央和阿旺洛珠两位藏族“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参与了布达拉宫从一期到二期的维修。
壁画是寺院修复的难点。布达拉宫作为西藏佛教建筑的代表,内部绘有大量壁画,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史,五世达赖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等。阿旺洛珠说,这些壁画极具价值,修复时要非常慎重,必须“修旧如旧”。
“能揭取的就在小范围内揭取并加固。”甲央说。壁画揭取对工匠手艺要求甚高,藏族当地工匠并没有这项技术。于是,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全国壁画保护专业单位,如国家文物局文博所和山西的相关专家,参与壁画修复。
为了不损坏壁画,要先切割墙体,把壁画一块块地取下来。在切割墙体前,工作人员还要把特殊药物注射进墙体,使墙体更加坚固,切的时候墙体才不会碎,壁画也不会损坏。修复墙面后,要把壁画复原,再将细小的缝隙填充。最后,壁画看起来完好如初。颜色脱落的壁画,还要用药物清洗,恢复其原有颜色。
对壁画建筑主体的修复,“原来用什么材料,现在就用什么材料”。阿旺洛珠说。据介绍,在藏族传统寺庙的维修中,很多现代建筑材料,如水泥、铁钉等都禁止使用。一些用传统工艺打制的墙面出现糟朽也不会被拆除。工作人员会在墙体内部加固,或在外面加一层石头,将原来的墙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