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一阵大雨刚过,新街街道紫云山宁杭高铁建设工地上,近日发掘出的春秋墓墓址上方,与墓葬同时代的窑址遗痕透过红色的土层,显得特别清晰。据参与考古发掘的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田名利介绍,在同时代墓址上修建陶瓷窑址的现象,在我省还是首次发现。这一发现证实,宜兴最早的古窑址建于春秋时期,填补了宜兴陶瓷窑址实物研究方面的空白。
宜兴是陶的古都,拥有7000年的制陶史,境内已发现的古窑址有40多处,其中真武殿等六个古窑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宜兴也因此成为国内拥有和保存古代陶瓷产业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此次发现的春秋时期古窑址(如下图)长约5米,宽约2米,属馒头窑,保存十分完好。此前发现的宜兴最早古窑址是位于丁蜀镇南山北麓的东汉窑址,距今约2000年。田名利认为,春秋古窑址的发现,将宜兴最早的古窑址建造年代提前了250年至800年。在这次考古中,还出土了一批六朝时期带有宜兴鲜明地方特色的青瓷器。如在紫云山墓群里出土的六朝青瓷盘口壶,釉彩光泽度好、品相完整、工艺水平精湛。这说明,起源于西周的宜兴青瓷,在六朝时期已经大量烧制。这两项发现,对研究宜兴陶瓷经济及文化的演化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考古队还在紫云山附近发现了一批造型和工艺独特的六朝墓群。如一男两女三人并列合葬砖室墓,墓葬的券顶建造工艺独特新颖,这在国内古墓考古中比较罕见。
据了解,这次文物发掘,是结合宁杭高铁宜兴段开工实施的。早在去年8月,南京博物院、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我市文管办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调查发现,宁杭高铁宜兴段沿线两侧,分布着从春秋、六朝到明清时期的墓葬群,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今年5月以来,联合考古队对该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出土春秋和六朝时期的古窑址、古墓群10多座,六朝时期的青瓷盘口壶等珍贵文物数十件。
田名利表示,宁杭高铁宜兴段虽然只占全长的三分之一,但却拥有全线三分之二的地下文物藏量。宜兴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周边区域,这次考古也确证了宜兴是仅次于南京的六朝考古重点区域。我市文管办副主任黄兴南也认为,这次考古将进一步丰富宜兴作为中国陶都的文化历史底蕴,有助于宜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