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能
湖南祁阳人。副研究员,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湖南省考古学会副秘书长。1987年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研究方向主要为古陶瓷及秦汉段考古。
◆细品岳州窑
岳州窑现在只有一块牌子了
陶瓷专家周世荣三次去过湘阴铁角嘴,第一次去是1972年,到铁角嘴一看,乱坟岗里还有50多公分高的瓷片层。第二次去是1973年,铁角嘴三片中的一片窑头山被挖平做梨园,还能够挖点东西出来。第三次去是1997年,他带了个日本专家去看,乱坟岗全部开成了田,田里怎么能留瓷片呢?农民清得干干净净,丢了。寻了许久,连块瓷片都没找到。只有岳州窑一块牌子竖在那里,周世荣和日本专家只好就着那块牌子照了张相。
岳州窑的印花没有完全相同的
印花是岳州窑中期湘阴窑的主要特色。别的地方的窑用刀刻花,这里的是用小印模把花压到胎壁上再去烧,印花的花色品种多样,各种花啊、草、叶啊,还有少量的人物、文字。粗看,比较单调,细看,变化多端,几乎没有两种图形是完全相同的。
岳州窑址挖出的实用器皿多,但从墓葬出土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岳州窑的冥器多,可以推断当时有制作冥器的专门作坊。并且唐前期,生活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生活水平中等的人家都有厚葬之风,故有大量冥器的存在。
瓷塑体现当时民风民俗
岳州窑的瓷塑制品除了有青蛙、象首、兽头、马、牛、羊、骆驼、鹅、鸡和奇形怪状的镇墓兽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对坐俑、骑马俑、武士俑、持棍俑、持袋俑、吹奏俑、小丑俑、说唱俑、胡人俑、牵马俑。最漂亮的是一个少女,脸型尖圆,肥瘦适中,樱桃小口、柳眉杏眼、脉脉含情。两鬓环发,穿百褶裙,翘头绣鞋外露,亭亭玉立。还有一组身着胡装的乐队,头梳高髻,身穿圆领百褶裙,袒胸、含笑作跪坐状,手击羌鼓、吹洞萧或弹竖琴,瓷塑中还有多种发型和帽子式样,这些给研究当时的民风民俗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一
翻《茶经》,湖南的窑址,只提到一个岳州窑,最先还是一个江西人带队去找的。
谈湖南的陶瓷考古,还得从头讲起。解放初期,湖南挖了好多瓷器,不晓得哪里来的,就到处翻资料找窑址,翻遍了,结果只翻到唐朝陆羽的《茶经》里提到“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这些个地名都是唐代的州郡名,岳州就是今天的湖南岳阳这一大片地方。于是就去找岳州窑。
哪个带队呢?你们也许想不到,湖南人考古是一个江西人带队。因为解放初,湖南还没有考古所,只成立了一个文物管理委员会,也没有专门的考古人员。1952年到1955年,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起来办了4期考古培训班,叫黄浦4期,湖南不到10个人,现在健在的只有4位了。就是这批人成了新中国的考古骨干。但去找岳州窑的时候,是1952年,江西人何国维刚参加完这个考古培训班。他带上湖南的吴铭生(吴铭生后来也参加了这个培训班,但当时还只算个随从)去了。他们在湘阴的铁角嘴发现了岳州窑,当时都没有经验,既没有把东西带回来,也没资料,回来只写了个简报发在《文物参考资料》上,讲发现了岳州窑。没多久,何国维和吴铭生都被打成了右派,就没人管这个岳州窑了。
二
都以为岳州窑是唐代窑址,结果1973年挖到了汉末三国的东西,一下子就把岳州窑推早了400年。
一直到1972年,湖南要确定文物保护单位,就派周世荣去湘阴测量岳州窑的保护范围。周世荣是“黄浦”三期生,后来专门研究陶瓷,湖南的古窑址他挖了个遍。《湖湘文库》里的《湖南陶瓷史》和《湖湘陶瓷》都是他写的。他当时看到的铁角嘴,周围都是田,乱坟岗里到处是瓦片、瓷碗,很荒僻,但测量后有50公分高的瓷片层。
1973年,铁角嘴的窑头山要种梨树开梨园,周世荣又去了。当地流传“谁能开得窑头山,金银财宝用锣担”的顺口溜。老百姓传说日本人来过窑头山,挖了些陶片装上跑了。这次看到的铁角嘴虽然被老百姓推平了,但周世荣却挖到了汉末三国的东西,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原来只知道岳州窑是唐代的窑址,和陆羽的《茶经》相吻合,这次挖掘把岳州窑推早了至少400年。当然,湘阴这个地方只有在唐代才属岳州,但我们现在都把这里称为岳州窑。
同年,湘阴县药材公司建房子,周世荣又去了,这次挖到了南北朝和隋唐的东西。湘阴的水门发现了湘阴窑两晋的东西。得出一个结论,湘阴窑和岳州窑是一个体系。1977、1978年,周世荣把全省的窑址差不多都调查了一遍,就把岳州窑的源流搞清楚了。发现岳州窑从汉末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都有,隋唐时期为繁荣时期,到中唐以后就衰落了。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