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溪三北地区发现一处仅存的近现代工业遗迹

日期:2015-09-08     浏览:19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慈溪万顺酱园旧址“官酱园”木执照 日前,宁波慈溪市文物普查队在龙山镇山下村发现一处工业遗迹——万顺酱园旧址,为目前慈溪境内唯一保存较好的近现代工业遗迹。 上海开埠后,三北一带乡民赴外经商成风

e$U)dv!a099古建网%T]z {$h^ r _

;qu^N@0慈溪万顺酱园旧址99古建网+}u:n%A&IU4S

99古建网3K4KNR3PD ?n

99古建网T1y$T5H"ep6h9Ll

%@*tt6~%P0“官酱园”木执照99古建网:lXb}4_q }*asd

99古建网%K3b[-[vO;_o^

  日前,宁波慈溪市文物普查队在龙山镇山下村发现一处工业遗迹——万顺酱园旧址,为目前慈溪境内唯一保存较好的近现代工业遗迹。99古建网1R7d9r'|6yej%}ai

99古建网Hq+E3R'x7sCJ

  上海开埠后,三北一带乡民赴外经商成风,成为近代宁波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造福桑梓,繁荣家乡经济,当地赴外商人致富后纷纷回家乡开店设厂,万顺酱园即为山下村外出经商人士为繁荣故里创办的第一家工商企业。酱园位于旧时有“小上海”之称的龙山镇山下村新昌隆老街东端,初创于18世纪80年代,由解放前位列山下“四大家”之一的富商虞守旺首创,虞洽卿、虞善卿、朱庆来等当地知名人士先后出资入股。创办后,酱园以雄厚的资金,有效的管理,灵活的营运,产销兼营,厂店合一,成为三北一带颇负盛名的酱园糟坊,除了山下总店外,还在镇北、慈北开办多家分店。三北轮埠码头建成后,万顺生产的各种酱菜、腐乳、酒醋等产品销往沪浙各地。抗战前夕,有员工30余人,房屋19间,分店6处,经营业务达到顶峰。百余年来,酱园虽数易其名,所有权也屡经更替,但生产却未曾间断,是慈溪境内唯一一处持续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十年前,现任厂主翁先生夫妇接手原龙山酱厂(解放后酱园改为公私合营,先后定名为龙山酿造厂、龙山酱品厂、公立龙山酱厂等)后,恢复百年老字号“万顺”厂名,保留了老厂房及原有布局,精心保存不少原万顺的旧物,为追溯万顺百年历史保存了重要实物。

SMc? ~&Ysr u0

`d;Dm5T;p0  现酱园旧址内保留有朝东五开间木结构硬山造高平屋一幢,两侧各有厢房两间,呈三合院布局,为初建时厂房;其后是一排操作间,虽经改造,但原布局尚存;往南为引人瞩目的三支老烟囱,砖砌方形分节式,据称是解放后建造。在三合院外还有数间平房,为不同时期陆续增建的厂房建筑,清晰展现万顺酱园百余年的发展变迁。在五开间老厂房的阁楼上,还保留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制酱工具、容器以及相关物品。其中一块民国时期政府发放的“官酱园”木执照,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据传,在民国初期,政府规定开设酱园须向当地盐政机关申请登记,领取执照,按期缴纳税款,并由政府配给一定数量的低价食盐,发放红漆“官酱园”招牌一块,供张挂。万顺酱园内现存“官酱园”木执照,为民国二年盐政部门颁发,正反面均刻有中华民国政府认证的“官酱园”三字,并带防伪火印。另有塑灰金字木招牌一块,其上“万顺酱园”四字虽首尾稍残,但仍清晰可辨。此外,酱园内还保留有多块玻璃镜框贺匾,其一书“万源宝号开张之喜 大启宏运 乐盈虎贺”字样,可知万顺曾经有一段时期改名为万源重新开张经营。这些旧物,均是酱园百年沧桑历史的有力见证。99古建网3x9F-K&a;Z+_!gS

99古建网7S8k:ol9D0@

  三北一带,素有商贸传统,近代以来工商业尤为发达,西起周巷,东至龙山,其间有不少近代工业企业。然而在百年的历史嬗变中,所存遗迹已消失殆尽,唯有万顺酱园得以保存。作为三北地区唯一保存较好,且仍在营运中的一处近代工商业遗存,保护现存遗迹,挖掘其历史内涵,扶持传统产业,展示其文化魅力,对于继承发扬三北工商业传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宁波慈溪市普查办 徐宏鸣 高国明)

J}b Ag:R$z0 营造天地中国古建筑论坛 http://www.yingzao.net TAG: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重庆市开县文物普查队发现清代余家大院

下一篇:浙江省永康市新登录民国时期两浙盐务管理局旧址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