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今天召开“明长城东端起点新闻发布会”,宣布长城考古的重大发现:明长城东端的起点在宽甸满族自治县的虎山。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冯永谦作了考古调查报告,副市长张忠讲了话。
从今年2月起,省长城办公室三次组织省考古专家和我市考古工作者一起,攀山越岭,行程2000余公里,对虎山段长城遗址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和考察,终于推翻了明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的传统说法。
辽东长城始建于1437年,完成于1679年,与《明史兵志》中“东起鸭绿”的记载相合。在最近的发掘考察中发现,由虎山下城台向山峰城台的长城走势清晰可见,用块石垒砌整齐的城台基础、防护墙、台阶以及有人工凿迹的山险墙踏步等都显露出来,有的墙体保存较好。此外,还发现了明代瓷器残片、铁刀和石碑等遗物。
会议认为,这次明长城东端起点的确定是我国考古学界的一次重大收获,是丹东地区人民的骄傲。市政府最近决定修复虎山段长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摘自1990年11月7日的《丹东日报》)
推翻明长城“东起山海关”的传统说法,确定“东起虎山”,到今天,19年过去了,现在的虎山长城已成为丹东地区一个著名景点。沿江景观路的修通,使得去虎山长城的交通更便捷,从市区出发,乘车只需10多分钟,就是骑自行车也用不上一个小时。而对虎山长城的“概念”和风貌,还是有必要进一步地明晰和了解——
平地孤耸之虎山
虎山长城位于距丹东市20公里处,南临中朝界河鸭绿江,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相望。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至清代演化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于鸭绿江边,平地孤耸,视野开阔,对岸异国的风光一览无余。
虎山面积4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米,峰顶是万里长城的第一个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环顾四周,朝鲜的义洲城、中国的马市沙洲和连接丹东与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清晰可见。
虎山环境优美,是早年安东八大名景之一,有长城、睡佛、虎口崖等二十八个景点。
400年岁月侵蚀古长城原貌清晰可见
辽宁境内的明长城也称“辽东边墙”,是为了防御北方的鞑靼、瓦刺和女真人进扰中原地区而修建的。据史书记载:明成化五年(1469年),朝廷令辽东总兵韩斌连接辽河流域边墙,继续修建辽东边墙东段。从抚顺到鸭绿江一线修建城堡的同时,砍伐林木、增设墩台、修筑城墙、充实军武,沿途烽堠相望、远近应援。而明长城东端雏形,即始于此。至成化六年(1470年),东州、爱阳一线的长城仍在修筑。此后,成化十五年(1477年)、弘治十五年(1502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都有补修山海关至开原、爱阳,开原至鸭绿江边墙的记载。嘉靖二十五年,辽东巡按主持修筑险山(凤城境内)、江沿台(振安区境内)等城堡,进一步完善了明长城东端的防御体系。
上世纪90年代初,经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定虎山长城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这一发现使我国万里长城延长了1000多公里,使教科书中的传统说法得以改写,并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长城以虎山长城为起点,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宁夏、最后抵甘肃嘉峪关。
在虎山地区的大规模考古行动中,发掘出600余米墙基和两侧的墙台、烽火台、军事营房等遗存,显示了长城及其附属建筑的形状、走向、结构和用料等,相关数据也都十分明确。由虎山南山鸭绿江右岸一号墙台遗址开始,横越虎山北去。虎山长城遗址的发现,使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明史兵志》)的历史记载得以证明。专家们震惊地发现:虎山南麓的鸭绿江边露出了夯土筑成的古长城台址!这一段台址边长36米,存高4米,并有接续的石筑城墙逶迤直上虎山。全部发掘的虎山长城长达560余米,含有两座站台,3座烽火台及拦马墙,并出土了大量铁甲、铁钺和青铜器时代,汉、辽、金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这一发现为明长城东端起点进行了明确定位,恢复了明代以“九边”之首“辽东镇”为起点的2028里古长城的完整性,长城的总长度也由原来认定的7000余里增加到万余里,由此揭开了被岁月尘封的古长城原貌。
发现之初,历经400多年社会变迁,虎山长城受大自然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墙体颓废、面目皆非。今天之虎山长城具有怎样的风貌?
一颗镶嵌在鸭绿江畔的明珠
1994年,虎山长城一期修复工程完工。2001年4月,又进行了二期修复工程,修复后的虎山长城雄伟壮观。
进入虎山景区前,遥望虎山,那掩映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依稀可见。纵览虎山,整个山形就像一个仰卧的美人,栩栩如生,当地人都叫她睡美人。
修复后的长城走势和个敌楼、墙台、烽火台的位置都是与文物考古发现的原址相吻合,基本再现了历史上虎山长城的雄姿。修复后长城包括过街城楼、烽火台、敌台、战台、马面等建筑,恢复了当年明长城之首的壮观气势。
登上海拔146.3米的山顶敌楼,极目远眺,心中豪气顿生,无尽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山,可到中国距朝鲜水陆最近的地方之一:一步跨,因最近处一步就能跨到朝鲜而得名。无须远望,与邻国鸡犬相闻。
拂去历史尘雾,想像几百年前硝烟弥漫的场景,厮杀声犹在耳畔,思绪定会漂浮起来。
虎山长城,这颗镶嵌在鸭绿江畔的明珠,它独特的风姿熠熠闪光。
《长城之春》曾在虎山长城唱响
2003年9月12日,在虎山长城举办了第七届“《长城之春》丹东虎山长城中日友好吕远作品音乐会”。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丹东籍著名音乐家吕远开始组织中日两国致力于友好事业的艺术家到中国的长城上举行《长城之春》国际友好音乐会,在中日两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2003年,是第七届,而地点选定在离日本最近的,长城的最东端——虎山长城。
9月12日,虎山长城上几百面彩旗迤逦插到山顶,城门前舞台上铺着红毯、布满鲜花,广场上人山人海。20米宽的会标上写着金色的大字: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第七届长城之春丹东虎山长城中日友好吕远作品音乐会。
中国歌唱家杨洪基、蒋大为等和数位日本歌手演唱了一些著名的曲目,表达了共建和平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