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洋税关旧址外观
邱洋税关旧址正面
日前,浙江省宁波慈溪市普查队在龙山镇发现一处清代衙署旧址——邱洋税关旧址。
旧址位于邱王村中部,为坐南朝北方形庭院,由门头、朝南三间正屋、五间东偏房及前院方形水塘组成。院门位于南墙,双坡顶内外八字墙门,外檐头有“居之安”三个双勾正书。入院,西部为约10米见方的水塘一方,四周砌长条石,围石驳坎,池畔红石板铺地;东侧为朝西五开间平方,现存南三间;水塘以北为三开间重檐二层楼正屋;西侧院墙南端开侧门,通出入。据史志记载,大院三间正屋为官吏办公之处,东侧平房作仓库,其他房舍供胥役食宿。旧址建筑虽经历300百年风雨,至今风骨犹存。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浙江沿海倭患渐息,朝廷开放海禁,允许500石以下的船只出海贸易。两年后,改建浙江海关,下设17处口址,大都设在沿海重镇附近的港湾中,如乍浦、上虞、镇海、宁海、温州、瑞安、平阳等处。龙山虽为临海小村镇,但地处山南山北交通节点,有三北古道可达慈城、骆驼、宁波,又有海道直通镇海、宁波,腹地广阔,商贸传统悠久,因此也被定为浙东17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关署西靠邱王大街,口岸建于梅林浦口,称邱洋口税关,行驶征收和查验本口岸国内贸易船舶货税,发放船只出海和贩卖许可证,查处违禁物品,并对禁榷货物进行收买、出卖、保管和解送等职能。
旧时邱洋口岸北通直隶、山东,南达福建、广州,省内通杭嘉湖等地,为山北山南对外货物交流的口岸。北船常运牛骨、棉花、坑沙及桃枣等水果,南船载糖靛、杉木、药材等货。政府对税关管理严谨,还在岔路、道口设卡巡查,严防逃避关税。外省传埠货物抵岸,一律缴纳进口税。若在出发地已完税,则可持红单作凭证,予以免税;但逾额货物,仍需补足税金。本地贩外的土产,则征定额税。衙署和口岸两地相隔不过几百米,附近街巷建有与船舶修理相关的铁匠、漆匠作坊及食宿客栈,是客商往来、船家不断的繁忙地。
民国时期邱洋口岸被撤并后,税关衙署也变得清静凋敝。因“水”和“税”谐音,故被讹传为“水关”。得益于地方史志记载,税关旧址被重新发现,不但是一处慈溪境内较为罕见的古代衙署旧址,而且也是三北地区对外贸易的一个缩影和见证,对于清代商贸及地方经济状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浙江省宁波慈溪市普查办)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