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的艺术品拍卖行拍出的官窑瓷器高达2万件,2006年到2009年拍出的乾隆年间玉玺也多达100方。然而事实上,从皇室外流到民间的乾隆玉玺只有3方,盗墓、走私、造假、交易混乱,是目前民间文物市场的四大问题……这是北京大学资源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彦君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而在北京,潘家园是很多刚涉足收藏领域的买家的“圣地”,但其中物品鱼龙混杂。甚至在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行规”:买到赝品不算上当,只当交学费。
面对混乱不堪的民间文物市场,近日由国家文物局出台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民间收藏文物定级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相关定级工作。曾经在文物保管一线工作过的李彦君介绍,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计,1990—2000年被盗的古墓有20万座。而像河南、河北、陕西这些文物大省,几乎到了“无墓可盗”的地步。
偷盗的文物会以各种渠道流入市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走私日趋严重。”轰动业界的《谁在收藏中国》一书作者吴树称,曾有文物贩子说过,自己在长达10年的走私中从未失手,方式大致有3种:一是自己携带,比如频繁往来于广东、香港两地,趁机与边检人员混熟,使检查沦为“走过场”;二是雇佣边境附近的“文物带工”,这些人不仅熟悉地形,而且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关系。此外,将文物交给经常往来内地与港澳的菜农,藏在菜筐中,成功率也非常高。
“走私已经大大扰乱了市场,而‘赝品’则更加疯狂。”李彦君说,很多假文物都打着“高仿工艺品”的名号,却卖出高于工艺品很多的价格,目前虽然没有办法统计它们的数量,但相关个案早已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