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廊桥风雨告急:莫让“廊桥”成遗梦

日期:2015-09-08     浏览:20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莫让“廊桥”成遗梦 ——如何保护“急需保护”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千年廊桥风雨告急图为福建屏南千乘桥外观。(资料照片) 10月21日,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屏南县落幕。国

*eExpCcA n0  莫让“廊桥”成遗梦

/r \} t`7^IORm0 99古建网#P5JN AI[`,zHEn

  ——如何保护“急需保护”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99古建网~qFG W(bFw"}

h h.gu S'O0  千年廊桥风雨告急99古建网9?$X#m:R&P&X6V

;K J3A#p ?0

0[,o3aQ1r;j~E0

U/H v ~)x2iob*TL8q0图为福建屏南千乘桥外观。(资料照片)

G Lsia:Q7}0 99古建网i ym8V"G#O)F`

  10月21日,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屏南县落幕。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共同探讨廊桥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和廊桥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利用。“这次会议很有必要也很及时,我希望‘屏南会议’能为我国木拱廊桥学术研究和保护利用事业的发展写下历史性的新篇章。”中国廊桥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教授这样表示。

Xp)syZ:G^;[9i!?0

6pi0AT9qIa0  此前的10月1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举不但使历史悠久、流传于闽浙一带的我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跨入“世界级遗产”的行列,同时也表明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危险状况,急需保护。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规定,缔约国要承诺制定专门的保护计划,并将可获得专门为此设立的基金的资助。99古建网3L2C_0i"N7@F

99古建网"H#A.U;@vUg Xz

  木拱廊桥被誉为我国古代木构桥梁的活化石。这种桥在桥面上建造廊屋,以屋护桥,桥屋一体,是我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种类,同时具有极高的传统美学价值。木拱结构的“虹桥”在北宋时代曾风行于中原,自北宋覆亡后与干枯淤死的汴河河道一起被历史的尘埃湮灭,900多年后却在闽浙山区一带被重新发现。闽浙地区现存的近百座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福建的屏南、寿宁、周宁、古田和浙江的泰顺、庆元、景宁等地。虽然制作这些木拱廊桥的技艺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但由于城市化的加速、木材减少和现有建筑空间不足等原因,目前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99古建网2["M2G#t T0F+k

99古建网{EX'[ ?'e3m

  造桥世家情系一脉99古建网M\5w(kN

~ pm+X5s4lJG0  有“万山之县”称谓的福建屏南县,境内峰峦绵延叠嶂,溪涧纵横交错,横卧于山川溪涧的古代木拱廊桥饱经沧桑,与奇山秀水和谐交融,形成一幅幅隽永的图画。县内保存较好的木拱廊桥有13座,其中3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9古建网jN(x uu \g+ICG

99古建网9a9UM['|-G

  随着时代的发展,木拱廊桥在逐日失去交通的功用后,一些地方拆桥以修建公路甚至故意毁桥。据调查统计,1949年到1999年五十年间,福建宁德市境内因自然、人为的原因共毁掉50座木拱桥。同时,随着一位位造桥老工匠的离世,廊桥的造桥核心技艺也濒临绝境。

2_8]]cUKR0M0

q |-d GZ,cA0t0  “廊桥工匠是廊桥文化最忠诚的守护者。正是廊桥工匠们代代相传,使得这朵建筑艺术奇葩历经千年而依旧花开不败。”研讨会上,福建寿宁县博物馆馆长龚迪发这样表示。在屏南,就有这么一个坚守廊桥文化的家族——黄春财家族。今年73岁的黄春财出生在屏南长桥乡一个造桥世家,他15岁跟父亲造桥,20岁便担当“主绳”重任。1969年,他建造古田县平湖镇唐宦桥后,30余年隐没乡间。

(D*h%ci,]4`,]0 99古建网pLr*i5IZv

  据黄春财介绍,传统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包括立水架柱、上三节苗和五节苗、进苗间栓、立将军柱、上剪刀苗、架桥屋等工序。所幸的是,虽然30多年来无桥可造,但造桥技艺并未随黄春财的“隐退”而失传,他依旧按照祖传方式把技术教授给儿子们。他对记者感慨道:“只是每次越过家乡的廊桥时,都有一种深深的依恋之情。”99古建网?;@/I&PO.z.j[/{ g9N

99古建网 G)V/d'n!z)OFj

  据了解,当前,我国闽浙两省掌握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核心技术的“主绳”木匠只有包括黄春财在内的四人,且都已年逾古稀。参与继承该项技艺的传承人也不足20人。

|-P;UY'ka0

il/g&_.a%| G ]0  整体保护活态传承99古建网y%_;U/gE3ln'l%k0ey

.E E0M W0E;UB-B2LN0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艺传承人数量的锐减,可能会导致技艺失传。”研讨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铃研究员的话振聋发聩。

I;f\)j)n"|0 99古建网8lFx X{[

  他提出要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扶持力度,为其创造良好的传承条件。“国家已规定为每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供每年8000元的补贴,各地要落实这一政策,确保传承人利益。”他表示,要通过建立传习所等途径,为传承人的技艺传承提供平台,鼓励其广收门徒,教徒授艺,确保该项技艺后继有人。最重要的是,应尽可能为传承人提供技艺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造桥,通过造桥实践传承技艺。”99古建网zNPo'gF3T

2Bz*ph]^:R0  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也是专家们热议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木拱廊桥及其周围生态环境是三位一体的,物质层面与非物质层面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中国廊桥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刘杰副教授提出,应为每

BOL#O1m4rS/j0 99古建网8{9O nHyv

  一座木拱廊桥划定绝对的保护区和建筑控制地带。99古建网7c4Kd(W pWxoG2f

99古建网~4k5ZlS,P-c^

  “对廊桥文化遗产实行整体性保护,首要任务是保护其生存的文化生态。”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祁庆富教授这样认为。郑长铃研究员告诉记者,中国木拱廊桥除了具有交通、驿站等实用功能,还有传统地理风水、民间信仰和娱乐聚会等民俗文化功能。只有将该项技艺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实施其与环境的整体性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活态传承与发展。

G.` `.d7h)]u0 99古建网EVM9Td{h0pp7d4cN

  在研讨会上,记者遇到了木拱廊桥工匠黄春财老人的小儿子黄闽辉。这位26岁的小伙子告诉记者,近五年来,他已跟着父亲在家乡新造了3座木拱廊桥。“作为造桥世家的一员,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技艺,让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F;qt"?i'c+S0 营造天地中国古建筑论坛 http://www.yingzao.net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从石灰场到“珠三角第一村”

下一篇:科技考古遭遇发展"瓶颈":文理复合型人才稀缺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