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芬故居成特殊文化品牌

日期:2015-09-08     浏览:9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转自苏州古建网十年前差点被夷为平地 如今“榜眼府第”成旅游重地十年前差点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夷为平地,如今却是国内外学者趋之若鹜的学术重地。今年是晚清著名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诞辰200周年,木渎“榜眼府第

(Bz3B;P#iIC0转自苏州古建网99古建网!`B`$l7E7U2W^?3un

99古建网_/u:ov0iaBd

十年前差点被夷为平地 如今“榜眼府第”成旅游重地99古建网5^ n)DQ.Ll#yx s

99古建网+Bl!D5P(hm1M zM

十年前差点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夷为平地,如今却是国内外学者趋之若鹜的学术重地。今年是晚清著名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诞辰200周年,木渎“榜眼府第”作为冯桂芬晚年隐居地则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昨天木渎镇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纪念冯桂芬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和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历史系等20多位专家学者从冯桂芬变法思想、与曾国藩、李鸿章关系等多个议题进行研究。而木渎镇更从中挖出了古镇旅游的特殊文化亮点。

%J1d\}0d*NX@(E0 99古建网s^(g+rvR*k| |J

“改革开放”鼻祖引发国际研究热99古建网 R W0}!Va/M6o7xn'k

,HVs To&O(Y2Z+jh}0冯桂芬是晚清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是林则徐的学生,也是李鸿章幕僚。他最早提出的采西学、制洋器、善驭夷等改革主张,并成为中国最早洋务运动基本模式的蓝本。“冯桂芬应该是中国最早提出‘改革开放’的先导人物,他的启蒙思想对现代中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告诉记者,一个思想家的影响,不要说数百年,就是数十年都不易,像冯桂芬这样,思想上接林、魏,下启康、梁,其影响数十年从未中断过,实属不易,国内外掀起了冯桂芬研究热,”特别是德国、美国的专家更从他身上研究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史。据不完全统计学术界先后发表了约60篇文章,分别在20种杂志上对其每一种思想进行分析研究,中外学者已出版了5部专著。99古建网(X5ElgA){ m

99古建网U n*jH C'Qr

十年前冯桂芬故居差点被夷为平地

J Q"L(A'aK j&PU0

l ^e T%zD0冯桂芬晚年归隐木渎古镇,筑有故居——榜眼府第,府内处处彰显了他独特的思想文化,大厅“显志堂”与其著作《显志堂集》相应和,书房花蓝厅的匾额是他政论代表作《校?庐抗议》的见证,一副“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的对联道出了他晚年心迹,榜眼府第保存完好,其著名的砖雕、石雕、木雕被称为江南三雕。99古建网pt1_`S+M d

99古建网1E@g.p\4{NQ

然而这样一个雕梁画栋的建筑却在十年前险些夷为平地。木渎镇副镇长周菊坤对此印象深刻,木渎地处经济快速发展的长三角经济带上,城市化进程相当快,十年前准备转型开发旅游时,原有的资源已所剩无几。 1999年修复榜眼府第之前,这里曾几经易手,先后被香精厂、饮料厂占据,当周菊坤和同事们爬墙钻进杂草丛生的院落里,里面则是香精久久不能散去的刺鼻味。“一幢现代的水泥房堆砌在两幢古建筑之间,园林的古味被破坏。”周菊坤说,现场破烂残缺,就在他们心生绝望的时候,被工厂装修成办公室的“书房”一角,吊顶恰巧脱落,而透过缺口,梁架上呈现出来的全是保存完好的雕刻,这让大家很激动,而正是这份珍贵的遗产让他们下定了保护的决心。而事后更为惊险的是,因为此处房产当时属于房管部门,如果再晚一周拍板,按照当时规划,这个老宅就将被夷为平地开发房地产项目。

N \JBV3X4C?0

m&IMg-b+g0迎回牌匾修缮墓地冯桂芬成古镇文化亮点

4c S2b?$W)E`C4?&B0

0aJ ePY`0“这是古镇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 ”组织并发起冯桂芬学术研讨会,周菊坤告诉记者,虽然文化底蕴丰富的木渎镇并不缺名人,但冯桂芬却是古镇宅院文化的众多个性特征之一。为了将冯桂芬文化打造成古镇文化亮点,木渎古镇今年特意千里迢迢觅回了冯桂芬亲手题字的匾额,并将冯桂芬古墓列入修缮议事议程。而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挖掘冯桂芬思想背后的文化精髓,则有助于木渎古镇更好打造“冯桂芬晚年归隐地”这一文化品牌。99古建网 s-P0QBa

(_!q?7D@at;U0来源:姑苏晚报 首席记者 沈红娣99古建网 LEbO ]

营造天地中国古建筑论坛 http://www.yingzao.net TAG: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湖北省郧县发现清代进士故居

下一篇:曲阳定窑遗址考古获重要发现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