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投入使用的文物修复中心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修复工具
四川博物院11月启动最大规模文保行动,保养修复文物将达2万余件
昨日上午10点,杜少飞当天第9次走进四川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书画装裱室。两张比乒乓球台还大1倍的长桌上,摆满了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圆形木棒,这些是为卷轴画装裱专门定做的“天杆、地杆”(木轴)。作为四川博物院新招的专职文物修复工作人员,杜少飞将和20余位新同事摩拳擦掌:一场四川文物保护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保养修复计划将于11月全面铺开。预计耗资700万元人民币的修复计划将历时3年零3个月,约占全部馆藏文物总量10%的2万余件文物将完成保养维护,其中2000件受损严重的文物将得到悉心的修复。
历史遗留26万件文物10%需修复保养
8月5日,国家文物局“同意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保养修复计划”的批复,让四川博物院馆长盛建武如释重负,这意味着,他办公室斜对面那栋刚建成的3层文物保护中心就快派上用场了,提前进行的20余名专职文物修复工作人员扩充委培、顾问特聘、老专家返聘也没白费功夫。
“大战”临近,原四川博物院文物保管部下辖的技术室,一跃升级成为文保中心,文
保中心将承担下全馆文物保管、修复和研究工作。“文保中心成立得很及时,馆藏的好些文物可以‘得救’了。”中心负责人张孜江言语中难掩兴奋。
随意修复旧方法给文物造成新损伤
“文物也是有寿命的,如果没有正确得当的保养修复方法,文物寿命将大打折扣,提前消失于人世间。”张孜江说,曾有工作人员将青铜器表面的锈迹、粘结附着物,直接抠掉了事;在残缺的古画上添上一笔,给缺
脚的文物硬生生装上一只不同材质的“脚”……“狗尾续貂不说,因为使用的粘接材料不当,给文物造成了新的损伤,造成大量文物信息的流失。”组建一个全新、高级别的文物保护中心,让2万余件受损馆藏文物重现光彩势在必行。
今年7月,文物保护中心3层大楼在四川博物院落成,这是一栋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专业大楼,每一个细节均为文物精心设置:全框架结构的楼体可抗8级强震;书画等重要文物库房实现恒温恒湿;如遇火险,重要文物采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
中心大楼按金库标准设防,彻底告别旧库房简单技防中常见的狼狗“护卫队”。
3年时间2万余件文物重现光彩
按照计划,四川博物院将于11月启动文物筛选和专家论证,2012年年底完成最后6300余件文物的保养和700件文物的修复,建立文物信息档案。博物院正申请专项贷款,购买X光探伤、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文物修复、检测设备,价值1900余万元人民币。除此之外,此次修复计划还有很多
来自民间的外力可“借”。张孜江介绍,成都已有民间博物馆拥有价值数千万元的专业文物检测设备,对方很愿意租用给博物院,充实自身文物研究。检测在外,修复在内,可以为国家节约大笔的设备购进经费。
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完成这一规模巨大的文物修复计划之后,四川博物院乃至四川文物保护事业很可能还将收获另一项荣誉。据悉,国家将在全国建立12个文物保护试验基地,地震受损文物多的客观事实,加上新文保中心即将在此次修复计划中彰显出的实力,张孜江乐观估计:“其中西南地区的一个很可能会建在四川博物院内。”
待修复精品文物点击:
东汉摇钱树病症:粉状锈
粉状锈是青铜类文物常见病害,属世界性难题,可像病毒一样在青铜器间传染,蔓延极快。如不及时遏制,可将精美的文物锈蚀殆尽。这一株东汉摇钱树的朱雀部分被粉状锈严重侵蚀,原本深褐色的文物如今通体锈斑。将采取机械剔除后,再用氧化银点蚀法根除。
宋代金冠病症:严重变形
装在一陶罐中出土的金冠没有了原来的形状,冠面内凹下陷,与其配套的金簪子、金手镯不同程度形变。目前金冠已送至故宫博物院采用整形、补配、焊接、打磨等多种方法修复,“伤愈”后铁定进入四川博物院展厅与公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