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房改造城市复兴之文化篇
2月24日,立春后的天空放晴,年过古稀的李成国漫步来到十八梯桥洞下“梨园茶社”,这里虽然没了川剧,他仍与一帮老街坊们,手捂着2元一杯的盖碗茶,家长里短聊上半天。
这样的柔软时光,李成国已过了60多年,在高低错落的吊脚楼、捆绑房、竹篾抹灰墙房子间,哪里有茶馆、药铺,哪里有理发店、杂货铺,他记得一清二楚。
自被列为大面积拆迁改造的序列后,和其他的乡邻一样,李成国一直在担心:十八梯会不会变成第二个繁华的解放碑?看着寸土寸金的土地,同样的问题也曾让渝中区纠结不已。但昨日从相关部门传出的消息,让李成国吃了定心丸。
消息称,十八梯及下半城拆迁改造将于下月启动,并铁定保留历史风貌,将其打造成“老重庆底片”。
十八梯名字风貌都不改
明清时期,湖广会馆一带是政治中心地,多住着达官贵人。储奇门附近,是军营所在地,行军打仗难免伤残,一大批中医便聚集在此开铺。至今,这里仍是全国三大药帮——川帮的“根据地”。而十八梯一带,是供给全城的菜码头,也是城市排污的粪码头,大量的挑夫走卒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也落根在此繁衍生息。
“今后到十八梯,不用担心有陌生的感觉。”渝中区相关负责人称,对于历史风貌,十八梯范围内的一些文物如法国领事馆、大观平石刻等都要保留下来。街道名字也不会发生变化,如“响水桥”,是因为此前有一座桥,桥下流水哗啦啦很动听而来,而“花街子”是因为以前这里多青楼。
不过,十八梯地区在改造后将注入现代元素,按照“新型传统街区”的原则形成三片两带的格局:三片包括湖广会馆片区、十八梯片区和储奇门经巴县衙门到白象街片区;第一带是从顺城街经储奇门、白象街到湖广会馆的“历史传统风貌保护带”;第二带是沿解放东路到陕西路,为重庆开埠文化风貌展示带。
“在繁华都市中,今后要看老重庆就可以到十八梯来。”渝中区副区长邓开伟称。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