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造假的青铜器相似度已达九成

日期:2015-09-08     浏览:8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青铜器因为造型雄伟、纹饰瑰丽、铸造技术精巧,加上它独特的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认为是一种高档收藏品。但青铜器的赝品非常多,如何在收藏中练就一双慧眼?如何辨别青铜器的真伪?昨天,记者采访了南京博

4^'a4H:`+j0  青铜器因为造型雄伟、纹饰瑰丽、铸造技术精巧,加上它独特的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认为是一种高档收藏品。但青铜器的赝品非常多,如何在收藏中练就一双慧眼?如何辨别青铜器的真伪?昨天,记者采访了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吴荣清。99古建网F!K1XW{!['WQ1k

99古建网/l6?5dR l1Y\W

  国内形成四大作伪集散地

$Q{ L \-X6o0

.}o!@ a'g1z:{Fo0  全国调货“以销定产”

gV;`/d@ Gt0 99古建网n3p)Cm'y&Q

  “因青铜器升值空间很高,近代形成了‘苏州造’、‘潍县造’、‘西安造’和‘北京造’等各具特色的仿古作伪集散地。”吴荣清介绍说,“苏州造”大多是仿造的商代器物,铸造精细,皮色、锈斑和铭文有独到之处。再比如“北京造”,是近代民间仿古作伪的重要来源,大多仿制商周重器与鎏金器,而且为迎合外国商人的需求,器物做得华丽、精巧,形制奇特。

4\.},G {i0 99古建网 x.g"HJ0pk^

  吴荣清说,现在仿古铜器更为逼真。这些仿品是“三结合”的杰作,既以传统的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又以先进仪器辅助,“相似度可达真品的90%,仅凭这10%差距可作为辨别真伪的依据”。一般翻模采用硫化硅橡胶、铸造采用失蜡法,做旧采用“电解作皮”、“化学作锈”等。

][9X?q0 99古建网u'V {oX3R]/_

  仿古作伪青铜器的最后环节是销售,一般由制作地向外放射性流动,先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再向小城镇流动。吴荣清说,这些人在广州、北京、上海、郑州等国内各大古玩市场都有专柜。“你需要什么样铜器,他们都能满足,可在全国调货,做到了‘以销定产’。”同时,造假技术在不断更新,铜器鉴定也要与时俱进,要了解其仿造的基本规律,懂得真品与赝品的本质区别,再借助现代科学仪器,辨明真伪就不难了。99古建网)~a~0W}*KW;a!o

99古建网&IioH he)I/F b[&ECS

  辨别青铜器真伪有五招

1oG1p)@L Ls0 99古建网Bth+S8l

  先看外观再闻味道听声音99古建网)s-Af+o#G}&T

99古建网"d!mZh Z

  吴荣清还介绍了5种青铜器真伪的鉴别办法。

)](H w:`+Q AN/m'U0 99古建网!K\W(q V}rUB&I

  一是看铜质、掂重量。朝代不同铜质就不一样。一般“夏粗、商细、周腻”。见到器物底子闪白发红黄色的可要留心了,有可能是“苏州造”仿铸的。从铜器的重量上来说,一般商前期器轻薄,商后期器重质厚,庄重雄伟。西周器有铭而浑厚,春秋战国之器轻薄精细。到了汉代铜器重拙粗矮。宋代以后仿、伪器大增,比真器重。

I$i0^]i0

|NIb E c#w%Vj5{0  二是看皮壳、辨锈色。真锈是经数千年自然形成的,有绿、蓝、红、黑等多种颜色,深沉致密,有金属光泽。铜锈一般可分几层,在贴骨处是黑锈,其上层是红锈,再之上是蓝或绿锈。有三类铜锈是可疑的,如“疙瘩锈”,锈色深浅不一,呈较均匀的小块状,施于器物之某一部位,多为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树脂所做的假锈,多呈此状;“粉绿色锈”,此锈多为浮锈,是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碱腐蚀而成;“单一锈色”,真器其包浆锈色应当层次丰富,坚硬而有光泽。凡锈色单一,质地疏松,一抠就掉,或用酒精一擦就掉,一般都是“速成”赝品。

ea$D'[ ?7j-]0 99古建网 MLh#v;Ssr

  三是看器型、观工艺。器型上辨伪,以鼎为例,夏末商中期有圆的、方的形体。方鼎一般接近正方形,耳为直耳,足多为锥形或扁形。而假货往往造型及工艺细节刻画上呆板与生硬。工艺上,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用泥范法制作而成,一器一范,一般会留下范痕,铸疣等。春秋中期逐步采用失蜡法铸造技术,其特点整体制模、整体铸造,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99古建网1]:W2O@(K

KT%Oj mx@L2Rb0  四是看纹饰、辨铭文。从纹饰上辨伪,范铸法一般纹饰槽口小里面大,出现对称纹饰有高低错位痕迹;失蜡法铸造花纹对称一致。从铭文上辨伪,夏与商前期青铜器无铭文,商中期开始出现铭文,大多4-5个字以象形文字居多,字体粗壮,商晚期铭文逐渐增多,一般在10个字左右,西周时期铭文增多。春秋时期铭文字体刚劲瘦长,出现了“鸟虫书”和错金铭文。战国时期铭文简单,字体纤细,字口浅。秦汉时期,铭文字体疏朗不正,笔道细浅。汉代铭文多为隶书,呈长方形,笔画较战国时期粗壮。99古建网@ H} s!V-D)Q

0f%kD,VkS~0  五是闻味道、听声音。真器无论传世品或出土品,均没有刺鼻的酸、臭、呛异味。“过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到指头发热时,再闻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伪器则有酸、呛之气。”吴荣清介绍说。另外,从声音上辨识,伪器敲击声亮而有转音,真器的声音较低沉短促。99古建网SShmc^_ N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三期扩建昨开工国庆前开放

下一篇:督军府克隆庄王府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