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苍南县蒲城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渔寮乡崇安村尖山烽堠进行杂草清理,发现了明代卫所烽堠营房和草架墙遗址。
尖山烽堠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建,隶属壮士所所辖。远望形如双驼,烽墩分立东西两侧,中间为营房、草架。北面地势较陡,东、西烽堠北侧均置基座,基座块石垒砌,南面留出空地作为活动场所。
烽堠顶部略小于底座,立面呈梯状。内侧块石伴碎石、黄土砌成椭圆形,外侧墙体用块石垒砌,平面呈外方内圆。顶部中心为凹状,构筑发烟灶。营房位于东、西烽堠之间,座北朝南。营房北侧为草架墙,并与东、西烽堠相连。营房用小块石垒砌,长4.5米,宽3.5米,墙趾宽0.55米,残高0.7米,平面呈长方形。草架墙用小块石垒砌,趾宽1.1米,长13.8米,残高0.5---0.7米不等。与大垵山烟墩、悬中烽堠等构成蒲壮所城第一道主瞭望线,视野极广,扼守渔寮澳、雾城澳、后曹澳及外洋海面的动静。
根据《筹海图编·慎斥堠》“每墩一座,设守墩军房一间、草架三座……在于极外海边巡逻守哨。”“草架……每架务高一丈,方四面俱一丈。离土五尺高,用木横阁,使草柴不着土,不为雨湿所浥,上用茅盖如屋。”的记载,明确了尖山烽堠具备营房、草架墙。
《筹海图编·慎斥堠》对草架的使用及烽火报警作了阐述,“墩法,举狼烟。南方狼粪既少,烟火失制。”“宜多积柴草,火势大而且久,庶使邻墩相望可见。”又载:“遇有贼舟,昼则举旗放铳为号,夜则放起火,放铳为号,墩上即便接应。如天晴,则车大白旗,相邻之墩,各车起大旗,一路直至本卫所城池,仍接传至将官处而止,将官通报上司。如遇天日阴霾,望旗不见,照夜间令,将原搭草架举火,连草架通听燃烧一架,邻墩接放火则已。如不接放,又烧放一架。夜遇有警,看下墩哨军铳警响,烧放草架一座,邻墩即便一体燃放草架一座。若贼寇登岸,一面差人由便路径报本卫所,并管墩官处,报贼多寡,以便防御。”
苍南尖山烽堠发现明代卫所烽堠的营房、草架墙遗址在蒲壮所城抗倭体系中尚属首次,对研究明代卫所烽堠的设置、功能、烽火报警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军事研究价值和实物价值,2009年尖山烽堠将作为蒲壮所城合并项目推荐申报为第七批国保单位。(浙江省苍南县蒲城文物保护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