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地区不能大拆大建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不能靠大拆大建的方式来保护,要按照“文化保护、环境整治、民生改善、发展旅游”的基本指导思想,把该片区打造成为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文化苏州”的重要展示窗口、苏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
本报讯(记者 晓亮)作为“老苏州”历史窗口之一,平江区的桃花坞地区占据着苏州古城区十分之一的面积,拥有着深厚的吴文化历史底蕴。在加快推进“三区三城”建设的新形势下,这里该如何进行综合整治、更新利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昨天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在该地区调研时强调,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不能靠大拆大建的方式来保护,要按照“文化保护、环境整治、民生改善、发展旅游”的基本指导思想,把该片区打造成为吴文化的集中展示区、“文化苏州”的重要展示窗口、苏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市领导徐国强、王少东、王鸿声等一同参加调研。
昨天下午,蒋宏坤一行先后察看了北码头、泰伯庙、五峰园、陆润庠故居、桃花坞文化创意产业园、费仲琛故居等地。在环城河风貌整治工程的未完成工段,濛濛细雨之中,北码头坑坑洼洼的道路等薄弱环节暴露无遗。走在泥泞中,蒋宏坤一行仔细地察看了北码头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泰伯是吴地始祖,泰伯庙是历代苏州人为祭祀祖先而建造的宗庙祠堂,1982年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在修葺一新的泰伯庙一期主体建筑前,蒋宏坤在肯定已取得的保护成绩的同时指出,周边风貌与泰伯庙不相称,历史文化保护只有成线、成片地“串起来”才能亮出来。离泰伯庙不远的五峰园是省级文保单位,有着400多年历史,1998年经修复后开放。看着五峰园外顶层黑瓦、红瓦等样式不一的各色民居,以及周边突兀的水塔等建筑。
蒋宏坤提出,文保建筑的保护不能仅仅保护文保建筑本身,周边的民居、工厂要与五峰园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环境审视、评估。随后,蒋宏坤一行又来到了陆润庠故居。如今的陆润庠故居已成为“七十二家房客”式的民居,住着47户人家,因为缺乏保护,故居内设施简陋失修,电线交错,用电安全等情况不容乐观。蒋宏坤与住在陆润庠故居内的居民们亲切交谈,仔细地察看了房屋的分割使用情况。调研中,蒋宏坤一行还考察了桃花坞文化创意产业园。
在随后举行的调研座谈会上,蒋宏坤先后听取了市规划、文化部门以及平江区的有关情况汇报。蒋宏坤指出,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不少、名气很响,但基础设施很差,整体品位、档次较低,综合整治难度较大,但各级各部门不能因此而有任何畏难情绪。他说,在新一轮发展中,按照“三区三城”建设总目标、总要求,苏州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苏州的文化优势应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他要求,在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更新利用中,要正确定位,明确总体目标要求和阶段性工作任务,把方案做好,反复优化,在广泛听取专家、老百姓等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梳理、优化、完善,不做表面文章,对历史负责;要不断创新,在整体上由政府主导的同时,开阔思路,解放思想,在个体项目中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要对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努力挖掘内涵,并打造成为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