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苏州古建网
■建于明清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
■疑为线路老化引起,居民火海逃生
昨天下午2点左右,录葭巷50号大院发生大火。由于建筑为耐火等级较低的
砖木结构,大火在不到半小时内,就迅速从二楼的一间出租屋蔓延至整座居民楼。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不过这座建于明清时期的控保建筑在大火中全部被毁。
救援
巷子窄车挡道,消防车无法靠近
最先发现火情的是住在29室的钱先生。 29室位于起火小楼的北侧,当时钱先生正在二楼房间,透过窗户看到对面二楼的窗户里有浓烟冒出。两三分钟后,浓烟从房顶透了出来,紧接着大火冲破屋顶,迅速蔓延开来。
钱先生赶紧跑下楼,一边报警一边在院子里大叫“救火”。起火房间当时没人,闻讯赶来的邻居们本想在消防员赶到之前进行自救,可是火势太大,屋顶被烧穿后,大片的瓦砾和残断的木梁不断掉落,人们根本无法靠近。随后,因果巷消防中队第一个赶来救援。但是因为录葭巷由东向西的宽度逐渐变窄,两侧当时又停满了汽车,消防车无法靠近起火点及时补充水源,救援的最佳时机也因此被延误。无奈之下,救援队只能根据车辆的大小安排次序,用消防水管将车子连接,然后由消防员扛着水枪和水带冲进火场喷水灭火。
记者通过多位目击者证实,起火点的确是钱先生所看到的那一间房间。房东将这间屋子租给了一位从事废品收购生意的男子,他与妻儿一家三口住在这里已经有两三年时间,周围居民对这户租客情况不太了解。
记者在现场未能找到这户租客。据邻居们猜测,大火可能是线路老化引起的。
逃生
居民损失惨重,火海逃生心惊肉跳
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火海逃生的那一刻让大家回想起来却依然心惊肉跳。
钱先生说,他在院子里叫喊时,起火房间隔壁的一位居民听到后,连棉衣都没来得及披上就跑了下来。这位成功逃生的居民是二楼其中一间的户主,年龄40多岁。所幸跑得快,等他跑到29室门口时,他的家已经陷入了火海。
侥幸逃生的还有同样住在二楼的杨老太。老太太已经98岁高龄,常年卧床,和其中一个儿子全家住在这里,楼上楼下都有房子。火灾发生后,周围邻居们冲到楼上将老人抱了下来。记者找到老人时,她正躺在隔壁邻居家的椅子上喘着粗气。因为下楼太匆忙,邻居们只抢到了两条单薄的棉被,因为太冷,老人蜷缩着身体还在不停发抖。
匆忙赶回家的姚阿姨看到已成废墟的房子后嚎啕大哭。“这可是我和丈夫多年的心血啊,现在全部没了。”看着妻子心碎的样子,朱师傅也是一脸无奈。他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从盐城来苏州已有多年,去年4月份好不容易凑齐29万元买下了这幢小楼一楼的一户。这场大火把他们俩这么多年的积蓄全部烧光了,而且损失还不止这么多,被毁的物件当中还有自己多年积攒的价值三四万元的各类邮票。
混乱
电线缠成蜘蛛网,杂物堆满过道
据了解,录葭巷49-50号是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经考证为“陈宅”。2001年苏州市政府挂牌第一批控保建筑时,“陈宅”名列其中。采访时,29室的钱先生拿出了一本自己收藏的《苏州街巷文化》,其中“陈宅”被选定为控保建筑一事也有记载。
钱先生说,火灾中被毁的二层小楼呈“走马楼”(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格局,是大院中外观和建筑结构最好的一栋建筑。“这么小的楼里究竟住了多少户呢?”钱先生说不清楚,其他的房客也没统计过。“这里房屋的性质有些混乱,有些是房卡房,属于房管局管理,有些就是私房。 ”居民们介绍说,因为部分房屋已经出租,邻居们互相也不太熟悉,所以究竟住了多少户,好像没人能说得清。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户居民所住的房子其实面积并不大,有些只不过是一间房间而已。在每一户的屋檐下,缠绕在一起的电线如同蜘蛛网,堆放的杂物也是见缝插针,就连进出大院的两条过道,间隙也不过一米见宽。
有居民透露,起火的那间出租屋是租客一家三口的起居室兼厨房。因为没有排烟管道,为了避免油烟熏黑屋顶,租客用易燃的防水布将其包裹。建筑本身是耐火等级极低的砖木结构,加上整栋建筑内又有这么多易燃物,对这场大火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了。
还有多少“陈宅”经得住火烧?
□本报记者 天 笑
2005年8月15日下午1点40分左右,位于苏州干将西路235号的控保建筑“吴宅”,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面目全非; 2007年,平江区高狮巷8号控保建筑民房内发生火灾,共造成7人死亡;2008年4月,花桥弄一控保建筑发生火灾,共烧毁房屋13间。
而就在昨天,
录葭巷50号的控保建
筑“陈宅”也在大火中毁于一旦!至此,苏州控制保护建筑名录仅剩247处。老祖宗留下来的家底又少了一处,面对如此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除了按上“控保建筑”这块可以免遭它们被拆除命运的牌子外,还能为延缓它们的衰亡做些什么呢?
“七十二家房客”压得控保建筑气喘吁吁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苏州留存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43处,还有248处控制保护建筑,790处古构筑物,其中有195处为居住类古建筑,占文物总量的49.9%。就苏州大市而言,国保单位占全省1/3,省级文保单位占全省1/4。现存明代建筑近40处,名人故居70余处,其中仅状元府第就有10处之多。
苏州的控保建筑多位于小巷内,配套设施不健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而居住类建筑内,人口密集,“七十二家房客”,人均居住面积都在15平方米以下,使得控保建筑严重超负荷使用;违章搭建较多,受居住条件限制,居民利用一切空间进行违章搭建,火灾隐患突出,大部分房屋设施落后、无单独厨卫,住房成套率仅为10%,居民的生活质量难以提高,少量作为生产用房的控保建筑或仍为工厂车间,或为库房,内部改动较大,使用状况较差。
控保远离火患侵扰简易喷淋是“救命稻草”
让控保建筑免遭火患侵扰,哪种方法最有效?昨天晚上,记者就这个问题咨询了苏州市消防支队防火处。
据介绍,从苏州古城区控保建筑的现状考虑,一旦古宅发生火灾,最理想的方法应是在失火的上方喷出一股水流,及时将火浇灭。因为控保建筑多处于过道较窄的巷子里,消防车根本开不进,要拖几百米长的水带灭火,如果安装了喷淋,就会在火灾初期发挥作用。而且从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安装消防喷淋也是保护控保建筑最可行的方法。
亡羊必须补牢多管齐下延缓控保衰亡
今年2月6日,苏州市正式通过了《控保建筑增设自动喷淋系统的建议》,决定在苏州所有控保建筑中新增设消防自动喷淋系统,但推行的现状却并不理想。在昨天发生火灾的录葭巷50号大院内,记者也并未找到可以“救命”的简易喷淋。
据了解,从简易喷淋设置要求看,从生活用水管网上连接很难保证喷淋的水压和流量,一旦造成火灾,喷淋系统将难以发挥作用。
同时,古建筑分为一般古建筑和文物控保建筑,一方面,对文物控保建筑只能修缮维护,修旧如旧,不能随意改造。另一方面,古建筑内居住的大多是老年居民,且多是一房多户,他们对安装消防喷淋设施意见不一,反映最多的是费用和经济损失问题。第三个方面,居民担心室内安装造成房屋破坏而拒绝,因此阻力较大。
另外,由于江南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控保建筑保养维护周期较短。根据初步测算,要对苏州古城区所有控保建筑进行一次全面维修,大约需要资金4.5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动迁居民的费用。如此大的资金需求,在当前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支出,是远远不够的。
亡羊必须补牢,种种问题已经说明现阶段监控机制和力度都是不够的,当对症的药暂时还无法顺利施救时,主管部门必须的检查和适时的监控就显得格外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