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园林仿古

日期:2015-09-08     浏览:5    评论:0     标签:
核心提示:一、基本概念浅释艺术领域中常出现“再现”(reappearance)与“模仿”(imitation)这两个名词,它的含义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所谓再现是与回忆很近似,就是指已经听过、见过的东西可以回想起来,这些事物虽已不在当

kG?"D$O#op_1A`0一、基本概念浅释99古建网ky.T#uGP*k

99古建网d qn5Ew,vh

艺术领域中常出现“再现”(reappearance)与“模仿”(imitation)这两个名词,它的含义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所谓再现是与回忆很近似,就是指已经听过、见过的东西可以回想起来,这些事物虽已不在当前而能凭记忆、追思、推理,利用线索或必要的联想等,将其恢复。其中包括的范围十分庞杂,有学过的知识,学会的动作、经历的情感、获得的经验、印象中的形象、故事的情节、……等等。这些回忆当然不是一丝不苟,也不是手到擒来,而是存在着再现的速度和再现的准确性,一旦用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它就浮想联翩,成为客观上给于创作者的一些素材。应用这些素材,表现在一个艺术品当中,必然要凭创造者的主观想象、加工、选择、变形、综合、提炼、……最后成为这一位创作者的艺术品。这种主客观的结合,决定着艺术品的水平也是因人而异的,在空间艺术中的园林艺术,客观上给于的表象总是超过作者主观想象的表象,也就是作者想自由发挥的情感,不太可能也不容易为欣赏者完全领会。与绘画和雕塑相比,园林的表象并不能那样淋漓尽至。将园林艺术置于再现艺术之中,是指它的表象正如舞蹈、戏剧、电影一样,将客观的自然事物经过加工再现出来。

P0Nm6U s0k4A*s-g0

|6Ua FL0至于模仿的含义,是按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的动作、情节和形象的过程。儿童自发性的模仿已为心理学和行为学所确证。模仿与再现不同,主要前者是按一定的“榜样”。而且要达到“类似”。对于初学的儿童或某种艺术习作是允许模仿的,以此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也是应该的。如艺术学院学生的名画临摹课程,就是要求画得十分逼真。至于园林艺术的创作,就不许可以模仿代替再现。尤其抄袭照搬、剽窃复制的园林,不仅是作者的道德品质问题,而且蒙骗游人、浪费国帑、更是可耻的犯罪行为了。99古建网$yg(]$[ BWQeG

99古建网1C%rl:VF"o#K*FZ

所以园林是再现艺术,不是模仿的赝品。

R[c ev5j0 99古建网C5rq1D8v

二、仿古也是模仿,园林仿古之风值得商榷99古建网;~} @Ii?*} @B O

99古建网\krR+Bk#[5o0r-G

  市上的商品如古玩、古画、京戏的服装道具等,都是刻意模仿古代的全部表象,谈不上什么创作艺术,旨在模仿得象不象而已。

6I w'j6n2a5M Er0 99古建网/K'v+Rv}]0sD

所谓园林的仿古是指按封建社会传统模式建造起来的园林,现在又加以模仿、复制或再现。在漫长的封建时期。古典园林当然含有浓郁的封建意识。毫无疑问,它们大多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拥塞着大量的私用建筑;为显示权势而过分的装饰;为附庸风雅而追求诗情画意……。尤其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常至人口稠密、地皮紧张的城市内建造,因面积狭窄,造园的雇佣文人不得不巧作安排,常用“小中见大”“咫尺山林”“借景园外”“罗十岳为一区”等以虚代实的手法扩大空间感。这在当时当地曾盛行一时,流传至今仍不失为我国园林艺术的遗产。但是,对目前拥挤的城市人口,公共园林绿地极待扩大,城市生态环境急需缓解的情况下。模仿古典园林的形式与内容,如何满足当前的迫切需要,赋予时代感,应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99古建网L k?.Y*I#i5S#K

@Y8B9QrB0d0有人认为任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都是以传统为起点发展起来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正是“发展起来”的新的艺术形式,而不喜欢抱着传统不放的、那种不发展的艺术。希望从中或多或少发现一些时代感、闻到一点时代气息。

@b4q bKb?0

y+RM*dtIS8gB0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古代的艺术家(工匠)把统治阶级的政治含义表现美,即把器具装饰起来达到政治的目的。”所以历代帝王的园林总少不了错彩镂金的华丽雕饰,借以达到帝王的政治目的。对这些豪华的园林,史书中也不断出现文人的非议。例如春秋时代伍举对楚灵王的批评、孔子对过分装饰的意见,老庄提出崇尚自然归真返朴的主张,韩非子、墨子等由于统治阶级的奢侈,不顾人民的痛苦,因而提倡放弃美、否定艺术的论点等,都是针对帝王肆意浪费、讲求享受的消极对抗。虽然如此,各代的统治者仍然充耳不闻、愈演愈烈。到了清代,大造园林之风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99古建网^]A*]DbN

0wT'BNb M(A0五十年代建国初期,全国的园林建设刚刚起步,当时留给我们的园林遗产,主要是北方的帝王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它们代表着我国传统的园林风格,并受到社会的赞赏。在建国后的园林建设高潮中,以园学园相互借鉴,园林仿古、复古之风甚嚣尘上,正如瑞士学者Wolfflin<在艺术风格学>中提出:“在再现艺术的历史上,作为风格这个因素,绘画对绘画的影响,要比直接来自模仿自然的影响要重要得多。”园与画本是相通的,近40年,园林设计师们未能谨记先哲们提出“向自然学习”的教导,象绘画那样,新园学古园,全国泛起始终不衰的古典式园林建设,陈陈相因已经形成一股强劲的“仿古之风”。这是值得分析商榷的问题。

d-E;S$zX }j0

g] m3k!_2sE |$V{0三、仿古园林创作与欣赏的心理分析

;UH+I{2T*E0

D+E:]6E1C X"h0  近代园林大多是国家投资,正式通过规划,设计进而施工建设的。无疑,园林艺术的创作者和支持者就是仿古风格的推动者。各种艺术的创作,愈是地方性强烈、传统势力顽固的艺术表现,愈是属于交通闭塞、长期闭关锁国的国家和民族。表现最明显的例如民族服装、地方剧种、方言艺术和园林艺术等。这些艺术的发展,起初对外界情况毫无所知或知之甚鲜,对本地区的传统形式必然感到十分习惯,甚至以完美无缺而自豪。同时因受不到外来风格的影响,只有传统形式才是设计者形象思维的范本,别无新鲜的滋养。这可能是顽固守成的一部分原因。另外,科学上已经发现的城市生态问题,和发表的各种监测的数据,只是近十年才逐渐引起注意。但具体反映在园林绿化设计上,从人类生态环境的需要出发进行建园的还为数极少。我们一再呼吁“植物造园”,结果成效甚微,有些好端端的自然风景(如北京的龙潭湖)也被大量的亭台楼阁所亵渎,甚至有些省、市盖起庙宇寺观收敛香客们的资财,公园开放杂耍,广设摊贩大发财源,自然美的欣赏以及植物发挥的环境效益大受影响,使古典主义的形象又蒙上一层功利主义的阴影。99古建网CW@ u yj-c T `6Sj'L

99古建网L9TI6t3?AiA

园林艺术的优良造型常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表示向自然学习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事实上,现代人工造园的结果,无论局部或整体,很难达到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趣。这对于设计师可能是个难题。首先,我国的传统诗、园、画本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古人提出过一些师法自然的模糊概念和不易捉摸的方法,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苏轼),“诗以山川为境”(董其昌),“人心营构之象、亦出天地自然之象也”(章学诚)……等。古人这些名言,现代的园林设计者要想学得其中真谛,必须饱览自然风景,悟出“潜移默化”的道理,最好借助于照相、素描、或纳入电脑,将丰富而庞杂的自然景观,加以记录整理,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设计时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并按设计任务的要求,一一进行自然景观的再现。但是,目前能够应用这些先进手段进行设计的国家还很少。虽然一再提出模仿自然的要求,实现这个理想还不是简单易行的。模仿是人的天性,所有的具象艺术都是模仿和再现的结果。设计师们也十分清楚,如果以古典园林为范本加以模仿,比起深奥的“师法自然”要轻而易举,何况功利主义的社会压力和诱惑也常使设计师陷入无可奈何的境地。王朝闻在<审美谈>中说:“艺术领域里的确存在着公式化、一般化的创作倾向……”现在仿古式园林如此泛滥的原因可能在此。

Sc#q0| V0z%Le}0

+_F+O:T;~4]4w0另外还有一种创作心理,在园林艺术创作中不一定十分严重,但也值得一谈。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作品中,很受欢迎的一部分,专门描写上层人物的生活,据后人的分析认为主要想让中等阶级的读者,饶有兴味地分享上层社会的生活。园林艺术的表达能力跟音乐艺术一样,是属于耐人寻味的模糊艺术,表达思想的明确程度不如小说或电影之类,但帝王园林及私家园林如今带给游赏者的欢乐,总是离不开旧时政治与社会积淀的封建意识。将它带到现社会,在公共游览场所中肆意仿造,是不是也为了使大家分享一下帝王或官僚地主们的生活方式和享乐的内容?这要设计师们解答了,设若不存在这些仿古式园林,不提供机会使人们受到引导,而使游人接触些廓然大公、坦坦荡荡的自然景观,思想中泛起的封建、迷信、安逸、独享的意识是不是会淡泊一些?这也要看设计者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了。古典园林的原作,如颐和园、拙政园等,已在那里完善地保存着,作为名胜古迹、历史文物供中外游人欣赏,代表着我国的古老文明和园林艺术水平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流行全国的仿古式园林,已经占领了公共园林的阵地,迎接着千千万万的游赏者,这种创作心理与欣赏心理交织在一起的成品,将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99古建网L

古建交流交易群:143623678

上一篇:将台山建成宗教文化生态公园

下一篇:黑山“水下奇石”或为古希腊建筑遗址

 
 
更多>猜你喜欢 古建筑资料

0相关评论

服务热线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