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4年多的修缮,昨天,江宁杨柳村“九十九间半”正式开门迎客,村里的老人孩子们都争相来一探这座老宅的风采。
而这次杨柳村亮相,它还多了两个头衔:江宁区民俗博物馆、江宁区非遗展示馆。馆内,非遗展、知青藏品展、民俗用品用具展……热热闹闹,为了让观众增加印象,当地非遗“湖熟板鸭”被请上了展桌,观众可以现场品尝。不过,记者发现,这次开馆对杨柳村来说也是一次“大考”,由于很多展品没有入柜,也没有加警戒线,总让人捏了一把汗。
动完“手术”,杨柳村开门
杨柳村上朱侯山,大门紧对李家山。麻雀吃他一颗稻,就捋它到鬼门关……杨柳村古民居传说曾经住着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后裔,始建于明代万历七年(1579年),建成于清代乾嘉年间。1982年被文物专家普查到,是南京迄今为止保留得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民居群,号称南京的“大宅门”。
2007年之前,这个“大宅门”生命垂危,走在里面不经意间就会看到断瓦,冷不丁会有瓦片掉落下来。江宁区文化广电局局长杨嘉清说,从2007年开始,江宁区投入了1200万对这个古建筑进行修缮,一直到今年7月份才正式完工。这次修缮也是杨柳村40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手术”。“手术”采用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宅院内的老柱子、门头上的砖雕,依然原封不动地保留。“这个宅院内最有名的是各种砖雕和木雕,门头的砖上雕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门窗上则是石榴、如意等。甚至在常人并不注意的房梁上,还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象头,古人认为吉祥和吉象是谐音,大象就象征着吉祥。”
杨嘉清说,杨柳村一共有36堂,作为一二期工程,修缮完毕的是“树德堂”“恩存堂”“礼和堂”,它们都是江苏省级文保单位。“明年还有三期,在我们的规划中,要对36堂都进行修缮,而且把杨柳村、湖熟古镇申报江苏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开放首日,现场有点乱
也许是大家对这个老宅期待已久,杨柳村的大门一开,四面八方的村民都赶来了。从9点到10点,进入老宅的观众就达近千人,这让现场的工作人员捏了一把汗。“好多人啊,不要把门板给挤坏了。”
“大手术”后的杨柳村每个房间都被布置了展览,内容很多,从人们爱吃的湖熟板鸭,到睡觉的床;从曾经离不开的缝纫机到收音机,展品让人眼花缭乱。
“今天是免费参观,赶紧来。”附近的村民纷纷涌来“尝新鲜”,最老的有80多岁,要挽着走,最小的还抱在手里,大家热闹得很。一位村民说,尽管这个老宅就在附近,但已经有20多年没来瞧瞧了。“好多人啊,到处都是人。”为了分流观众,一些工作人员站在大门口,从大门口就开始让观众兵分几路,不要拥在同一个展厅内。